翁同龢一生写日记数百万字,朝野名士罕有从其笔端挂漏的。他出生于豪门望族,状元及第,又是两朝帝师,地位非凡,且为人谦冲开明,进入其视野和客厅并得到他激赏提携的多为同时代的优秀人物。然而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仍然迟迟未能进入翁同龢的视野。康有为却在《自编年谱》中言之凿凿地说,光绪十四年(1888)他就进京拜会了翁师傅,并向后者当面讲述了俄国彼得大帝、日本明治天皇变法改制的故事,翁师傅如闻天音,茅塞顿开,大为悦服。往好里说,这是他误记所致,往坏里说,就是他存心造假。
康有为略显木讷,口才远非一流,梁启超极口夸赞康有为的演讲“如大海潮,如狮子吼,善能振荡学者之脑气,使之悚息感动,终身不能忘”,未免言过其实,但他确实凭借演讲倾倒过华侨美女和才女何旃理,使她成为了自己的三太太。康有为会吹牛,“夫天不欲平治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此类大话讲足几箩筐,倒是稀松平常的。翁同龢是在朝的清流派掌门、主战派领袖,长期出入宫禁,坏消息听得太多,眼见国势江河日下,难免忧心如焚。按理说,康有为口口声声强调变法图强,他的主张应该很容易打动翁师傅,事实则不尽然。
在日记中,翁同龢对康有为的评价常用“狂甚”二字,这个“狂”字用的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值得读者思忖。在翁师傅看来,康有为汲汲于功名,只是想攀爬到更高的平台上去猎获荣华富贵。历史学家高阳作《翁同龢传》,仔细比对过《翁同龢日记》和康有为的《自编年谱》,充分考虑了翁同龢为避祸删削日记的可能性,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康有为志大言夸,惯于攘夺和作伪,公然欺世,毫不惭汗,康有为屡屡言及翁同龢如何如何赏识他,只不过是虚构故事,谬托知己。高阳说:“……且以康有为之言行而论,与翁同龢忠厚和平、谨守世俗礼法、不喜与人忤的本性,如水与火之不能相容,故可断言:翁同龢绝不会欣赏康有为。”翁同龢最青睐最信任的人是汪鸣銮和张謇,状元张謇尤其出色,被他赞为“霸才”和“奇材”。汪、张二人都与康有为很少交集,这也可以反证康有为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正文
康有为什么失败了
以上就是关于康有为什么失败了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