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有为什么失败了
到了民国初期,康有为动用华侨的大笔捐款,在杭州西子湖畔丁家山建造别墅一天园。1917年暮春,他相中芳龄十九的船娘阿翠(张光),娶为六夫人。贪财,好色,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这位“风流圣人”从未亏待过自己。然而凡事过犹不及。据《万象》六卷九期毛丹先生的《康有为晚年》一文所记:六十九岁时,康有为受域外医学“奇迹”的蛊惑,竟异想天开,请德国名医冯·斯泰勒为自己动手术,移植“青春腺”(年轻公猿的睾丸),想要抗拒衰老,手术之后不久即一命呜呼。这真是可悲可诧的昭示,康有为给大清帝国所动的那次“手术”岂不是同样不靠谱吗?二者都对“受体排异性”悍然不顾,结果则完全一致。
我们过多地批判康有为的道德缺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绝大多数历史人物都是按照“功利优先,道德滞后”的原则行事,能够在道义上站得稳脚跟的角色本来就属凤毛麟角。兵家必行诡道,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就是反复突破道德底线。我感到困惑不解的只是:康有为欲多谋寡,志大言夸,性格狂躁,器识褊狭,完全缺乏领袖气质,连功利的目的都无法达到,当年居然有那么多社会精英病急乱投医,指望这位闭门自封的“素王”能够将中国救出无涯的苦海,登于光明的彼岸,天真得匪夷所思。这说明,历史除非不开类似的玩笑,倘若一定要开,就会充满恶意。
(本文已发表于双月刊《随笔》2013年3期)
以上就是关于康有为什么失败了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