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有为什么失败了
二、理论准备和政治力量
在专制王朝特设的竞技场,从上往下搞政治非常简单,只须加大愚民的广度和洗脑的深度,即可尽收全效,顶碍事的则用武力去荡平;从下往上搞政治则千难万苦,光是理论建设这个环节就够人煞费思量了。应该承认,康有为以“素王”自居,多少还是有点底气的,至少在今文经学这顷实验田里,他是当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这种水平的改良专家。今文经学,一言以蔽之,就是搞“罢黜百家”和“一言堂”,搞“学术为政治服务”。西汉时期,以董仲舒为首的今文经学派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势力很大,旗帜甚张,但好景不长;东汉时期,政治挂帅的今文经学派被以马融和郑玄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踢翻了场子。迄于清朝初期,政治环境较以往更加恶化,读书人若妄议国是,风险骤增,只得一个猛子扎进故纸堆,皓首穷经,因此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训诂考据之学盛极一时。在康有为看来,古文经学派的学问都是“数千年无用之学”,学问脱离现实需要,不能直接干预政治,还有什么鸟用?天下士子眼看大清帝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难道不应该从孔孟之学的清澈源头吸取些可补时艰、能纾国难的启示吗?于是,他暗暗地从四川学者廖平的两部书稿《辟刘篇》、《知圣篇》中吸取思想精华(此事后来酿成学案,不少人认为康有为使出空空妙手,大行剽窃之实),出版了与时代精神密切呼应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康有为认定孔子绝对不是专治“无用之学”的冬烘先生,而是宅心仁厚的政治家,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才是目标,可惜他老先生长期鹤鸣于野,不能一展雄才伟抱。康有为这样说,当然很容易打动那些忧患意识强烈的朝野人士,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但他把话说得太满太绝对,将实力雄厚的古文经学派直往垃圾堆里扫,这就触犯了众怒和众忌,连一向开明的翁同龢都“惊诧不已”,称康有为“真说经家一野狼也”。学问做过了头,野狐禅参成了“野狼禅”,保守派还能够待见他?湖湘名士叶德辉是儒学的原教旨主义者,他早就看穿了这套把戏,索性揭开康有为的底牌:“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德自命,欲删定六经,而先作《伪经考》,欲搅乱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孔教中人认定康有为是叛徒,是假洋鬼子,不值得信任。康有为用教主纪年替代大清年号,使朝野为之侧目,啧有烦言。张之洞原本很看好康有为,这下也不得不赶紧划清界限,下令查封强学会。
以上就是关于康有为什么失败了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