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有为什么失败了
在康有为的著作中,最招致物议的还不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而是他的《大同书》。康有为标榜“大同”,无缺陷无遗憾的理想社会须消灭原有的国家、阶级、私有财产、婚姻和家庭,将现有的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基础连根拔起。在他看来,人类的自私全发端于小家庭,只有实行公养、公教、公恤,才能杜绝孝道的种种弊端。婚姻则使女性遭受奴役、牢牢束缚而不易解脱,理应彻底取缔,代之以短期合同,夫妻合则聚,不合则离。康有为与西方传教士多有往来,从他们那儿了解到柏拉图《理想国》、康帕内拉《太阳城》和莫尔《乌托邦》的一鳞半爪,《大同书》即由这些泊来的思想散片拼凑杂糅而成。客观地说,这些思想的七彩泡沫确实给当时沉闷单调的知识界增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改造中国命运这项艰巨工程毫无指导意义。其中某些谬见成为笑柄,比如他认为黑人是最劣等民族,务必漂白之,可用黑人与白人杂婚的方式,少则七百年,多则一千年,使地球上再无深色人种,这种见解实在是卑之无甚高明,很容易被人唾弃。
康有为立异标新,固然能够耸动当时知识界的视听,但这种空疏不着边际的理论既非思想金丹,又非政治利器,对读书人并没有醒脑提神的积极影响。王国维在《论近年之学术界》一文中,对康有为的评判切中肯綮:“(康)氏以元统天之说大有泛神之臭味,其崇拜孔子也,颇摹仿基督教;其以预言家自居,又居然抱穆罕默得之野心者也。其震人耳目之处在脱数千年思想之束缚而易之以西洋已失势力之迷信,此其学问上之事业不得不与其政治上之企图同归于失败者也。”这段话可谓一针见血。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康有为目空一切,夸夸其谈,注定只能做做三脚猫的学问,绝对做不了成色十足的政治家。做学者,性格尽可以狂狷怪僻,心胸褊狭也无大碍;做政治家则不然,必须示人以天地广大,示人以江海包容,意气用事、感情用事徒然自损。康有为是个典型的偏执狂,要他容人容物,就等于纳须弥于芥子,须弥山太大,而芥子太小。康有为心胸狭隘,最终使自身,也使维新派迅速陷入了孤立无援之境,变成徒有其表的“空头帝党”——可怜的鸡蛋、鸭蛋、鹅蛋、驼鸟蛋,他们齐齐挑战主管绞肉机的慈禧太后,除了粉身碎骨,还能如何?
以上就是关于康有为什么失败了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