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有为什么失败了
知兄莫若弟。康广仁致友人书,谈及康有为的败因,相当靠谱:“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从政者大睨高谈,任性使气,目高于顶,适足以自隳前功,验之古今,罕有例外。戊戌年六月十六日(1898年7月24日),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在朝房中,康氏与军机大臣荣禄不期而遇,话题自然离不开变法维新。荣禄说:“法是应该变的,但是两百多年的祖宗之法,怎能在短期内全部革新?”康氏闻言,不作任何解释,出口即为恶声:“只要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全变过来了!”他吓谁呢?徒然示人以狂悖,反被荣禄一眼看轻了骨头。荣禄退朝后对人说:“康南海变法,徒梦幻耳,设能自保首领,尚属大幸。”康有为用“麻衣相法”给谭嗣同、林旭算命,批评他们“鬼幽鬼躁”,而真正鬼幽鬼躁的倒是他自己。
四、遗诏和骗局
戊戌变法这幕悲剧存在许多疑问,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疑问是:光绪皇帝真打算作掉慈禧太后吗?这位极有抱负的年轻皇帝渴望乾纲独断,不受后党掣肘,他要发动宫廷政变,冒险一搏,这样的小宇宙爆发完全符合事理逻辑。然而客观情形并非如此。
宣统元年(1909)秋,杨锐之子杨庆昶诣都察院上书,敬缴光绪皇帝的朱谕。庆亲王奕劻主张冷处理,秘而不宣,将它送交史馆收藏。但原文早已被赵熙、王式通录出。这道朱谕写于戊戌年七月二十八日,内容是向军机章京杨锐等人求取万全良策:
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而且有随时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太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早痛加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以上就是关于康有为什么失败了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