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块蜻蜓化石只保存了它的一只翅膀。这只翅膀长度达到了10.76厘米,翅膀里的翅脉都清晰可辨,每个翅膀宽度为1.43厘米。
“现在世界上现存的最大蜻蜓的两个前翅翅尖的距离是19厘米,而我们常见的蜻蜓只有3厘米-9厘米左右。”张海春说,已知世界最大的蜻蜓生活于约2.4亿年前的法国,其翅展达28厘米。
蜻蜓为何越变越小?
曾经有专家推断,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影响昆虫个头大小的重要因素。距今3亿年前后,当时地球大气的含氧量达到27%—35%,而现在地球大气的含氧量在21%左右。
“但我们研究发现,蜻蜓在古生代晚期的个头比它的近亲——原蜻蜓类要小很多,反而到了中生代变得最大。”张海春介绍说,蜻蜓到古生代晚期才出现,到了中生代时期,蜻蜓们的“个头”也逐渐变大。
可惜“好景不长”,它逐渐受到了翼龙的捕食,“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反而是个头小的因为灵活而容易存活。到了侏罗纪后期,随着鸟类的出现,蜻蜓们来自空中的压力更加大了,为了生存,所以体型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