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龙王中,权势最大的,当然是四海龙王。《西游记》上说,四海龙王是亲兄弟,老大是东海龙王,名叫敖广,南海敖闰、西海敖钦、北海敖顺都是他的弟弟。(龙宫,龙王)
有一个关于龙王的故事是这样的:唐之初,安徽省颖上县百社村,有个名叫张路斯的人,夫人石氏,生有9个儿子。他曾在河南南阳做过照灵侯,自罢官归里后,经常到一处小地名叫“焦氏台”的河边树阴下钓鱼。有一天,在他垂钓的地方,突然出现一座宫殿。他好奇地走了进去,因此,便成了龙王。后来他每天清早到龙宫去,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身体还凉冰冰的,衣服湿漉漉的。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这个样子,张路斯说:“我已是龙王了。外地也有一个叫郑祥的人,也是龙王,他要与我争夺地盘,我们约好明天进行决战,谁赢了,这个地盘就归谁管。为此,请你转告9个儿子明天去为我助战。头上扎红巾的是我,头上扎青巾的是郑祥,记住,不要认错标记了。”张路斯的9个儿子听从了他父亲的话,第二天便拿着弓箭去为他们的父亲助战,朝扎青巾的郑祥猛射,结果把郑祥射中了,郑祥受伤以后,愤怒地逃离焦氏台,张路斯父子在后面紧紧追击,直追到淮河边上,郑祥逃到合肥的西山上死去了。刺使王敬尧还在颖州建了一座龙王庙,里面祀的龙王神就是张路斯。
在民间文学和传统戏剧中,龙王和龙子常常被塑造成反面角色。在传统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哪吒闹海的故事妇孺皆知。《封神演义》中说,一天,哪吒去东海洗澡,因为把太乙真人所赐宝物“乾坤圈”放在海水中玩耍,搅得龙宫动摇不已。龙王急忙派巡海夜叉察看,巡海夜叉惹恼了哪吒,被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虾兵蟹将与哪吒大战,哪吒又将龙王三太子打死,并揭鳞抽筋。龙王奏请玉帝,捉拿哪吒父母,不料被哪吒在天宫门前痛打一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龙宫,也将龙王嘲弄了一番。
龙王龙子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可能是因为人们把水神龙王看作自然的代表,他们常常肆虐人间,而人们又渴望战胜自然、征服江河。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映。(传统戏曲或影视中哪吒闹海相关情节)
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各不成龙”的说法,是说龙的儿子长不大,永远长不成龙的样子。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一位皇帝的好奇而有了结果。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囚牛: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形象。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装饰囚牛的形象,称为“龙头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