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法国考古学家奥古斯特·马里耶特(Auguste Mariette)发掘出了一尊真人大小的哈夫拉雕像。这尊现实主义的雕像令人惊叹,由黑色火山岩雕刻而成,位于狮身人面像旁被称作谷庙(Vally Temple)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马里耶特发现一段残余的石道,从谷庙一路铺向哈夫拉金字塔旁的神庙。之后,法国考古学家、工程师埃米尔·巴雷兹(Emile Baraize)又在1925年考察了狮身人面像前的沙地,发现了另一处古王国的建筑。这片现在被称为斯芬克斯庙(Sphinx Temple)的建筑,同马里特耶发现的遗址功能惊人地类似。
尽管这些线索将狮身人面像同哈夫拉的金字塔和他的庙宇联系了起来,但还是有专家继续猜测是胡夫或者其他法老建造了斯芬克斯。然后,雷纳在1980年雇用了年轻的德国地质学家汤姆·爱格纳(Tom Aigner)。后者戏剧性地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哈夫拉那庞大建筑群中的一部分。石灰岩是泥土、扇珊瑚以及炮弹形状的贝壳类生物,在数千万年的压缩之后形成的产物。通过对比来自斯芬克斯庙和狮身人面像的样本,爱格纳和雷纳清点了不同化石组成的石灰岩。化石上的纹路表明,修建神庙所用的岩石,来自于挖掘狮身人面像四周的井坑。很显然,当时的建筑工人,很可能利用绳子和木质拖撬拖走从狮身人面像上凿下的岩石,从而用来修建神庙。
如此一来,哈夫拉对于金字塔、神庙和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安排,就越来越有可能。“大部分学者相信这一观点,我也一样,”哈瓦斯在他2006年所著的《法老的山》(Mountain of the Pharaohs )中写道,“狮身人面像象征着哈夫拉,并成为了他金字塔建筑群的一部分。”
但又是谁没日没夜地创造出了狮身人面像?1990年,一名美国游客在狮身人面像以南半英里的沙漠中骑行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但她却偶然地发现了一片低矮的泥砖墙。哈瓦斯对此展开了调查,并发现了一处古王国的墓园。大约有600人埋葬于此,其中一些墓葬属于监工人员,其墓穴中用文字标明了他们的姓名和职务。而围绕在其左右的墓葬,则属于身份卑微的普通工人。
9年后,雷纳在墓园附近发现了他的失落之城。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在这里发现有建筑之后,他和哈瓦斯便一直留意此处。但是直到发掘并测绘了这片区域之后,他们才意识到这片居住区的面积超过了10个足球场的大小,而建造年代则可以追溯到哈夫拉的统治时期。其核心是四个长泥砖所筑成的营房。每间建筑都同普通房屋如出一辙:它们含有柱廊、睡台以及厨房。只是规模比普通住房要大,可以容纳50个人并排睡觉。雷纳说,这片营房可以容纳1600名到2000名工人,如果睡台是双层结构的话,则可以容纳更多人。工人的饮食表明他们并非奴隶。雷纳发现,遗址中留有2岁以下雄性牲口的遗体,换句话说,他们的伙食主要是牛肉。雷纳认为,很有可能是普通埃及人按照某种国家赋役、或者分封等级的形式,通过轮换工作的方法来修建狮身人面像及周围遗迹的。
去年秋天,按照纪录片《新星》(Nova)制作者的要求,雷纳和马萨诸塞州艺术学院(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s)的雕塑学教授里克·布朗(Rick Brown)试图通过用在吉萨平原上曾经发现过的古代工具,按比例复制出一尊如同狮身人面像所缺少的鼻子大小的斯芬克斯。在45个世纪以前,埃及人缺乏铁质或青铜工具。他们主要使用的是石锤,配合铜质的凿子来完成收尾的细节工作。而这些工具也曾经出现在墓穴中的壁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