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水洞沟景区管理处了解到,水洞沟遗址先后经历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有系统的发掘工作,分别是:1923年桑志华和德日进主持的第一次发掘,出土标本大部分被运到国外;1960年中国与苏联组建的中苏古生物考察队的第二次发掘;1963年裴文中先生领导的第三次发掘;1980年宁夏博物馆考古队主持的第四次发掘;2003年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这个遗址进行的第五次发掘;200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对水洞沟遗址进行水洞沟第六次正式考古发掘。目前,学术界已基本认为水洞沟文化是迄今为止中西方文化交流最东的驿站。
“水洞沟遗址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这里保持了古朴的雅丹地貌,到处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古神韵,让我们随处可以领略到生命的永恒、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历史的沉积。它的发现和发掘不仅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开端,而且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不断迸发出的新的闪光点。”银川市文物局有关研究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