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陆贽,给皇帝上“廉政课”
陆贽的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官场十分另类,因而不少官员埋怨他行为怪诞,不近人情。德宗皇帝听见了这样的议论,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
有一次,在一个私密的场合,唐德宗亲自开导他说:“你清廉和谨慎得太过分了。各地官员到长安来,给你送一些礼物,那是人之常情。你全都拒之门外,一点都不接受,那是很不近人情的。其实,如果送你一根马鞭、一双皮靴之类的小礼物,你就收下好了,也是无伤大雅的。”
以常人的思维,皇帝都开了金口,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即使你想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肯同流合污,完全可以装聋作哑。但是陆贽就是陆贽,第二天,德宗的案头上就多了一道奏折,跟皇帝辩论起来:“官员接受贿赂,哪怕只有一尺布,也算犯罪,必须惩处,更何况是身为百僚之长的宰相,岂可开此方便之门?受贿之门一旦打开,欲望一定膨胀,一开始是马鞭和靴子,接下来就是黄金和美玉;眼前有种种诱惑,内心又岂能不乱?”所以,接受“鞭靴”之类的馈赠,绝对不是“受亦无妨”的小事,因为“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上梁不正,还想让下梁不歪,可能吗?
不知道德宗皇帝看过这种义正辞严的拒绝,内心里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干笑,苦笑,或是无可奈何的笑。这样不给皇帝面子的人,其下场又会怎样?
没等到委任诏书
唐德宗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小人卢杞和裴延龄都出自他的身边。陆贽跟在这样的君王硬碰硬,可想而知没什么好结果。
贞元八年(792年)七月,德宗想任命裴延龄为权判度支(相当于财政部长)时,陆贽就写了一道《论宣令除裴延龄度支使状》的奏疏,指出裴延龄是个“妄诞小人”,可德宗却充耳不闻。
以上就是关于 陆贽,给皇帝上“廉政课”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