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陆贽,给皇帝上“廉政课”
唐德宗因此对陆贽更加倚重,虽然朝廷当时有宰相主持朝政,但陆贽常在皇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因此被称为“内相”。
有一次,唐德宗从奉天出奔梁州(今陕西汉中),道路险恶难行,君臣多有失散。过了一夜,还没见到陆贽到来,唐德宗担心不已,坐在那里愁苦地流下了眼泪。他下诏张贴寻人告示,宣布能够找到陆贽的人,赏赐1000两黄金。后来陆贽终于追上队伍,唐德宗非常高兴,太子以下的人都来祝贺。
建中四年(783年)年底,奉天之围解除以后,为了扫除晦气,唐德宗决定改换年号,将“建中”改为“兴元”,同时大赦天下。中书省起草了赦文,唐德宗看后又派人送给了陆贽,想听听他的意见。陆贽劝他说:“值此纷乱之际,倘若皇上能仿效周成王责己、汉武帝自悔的举动,就能除掉这些藩镇。振奋国势,当近在目前。”说白了,就是想让皇帝把大赦天下的诏书写成一份深刻的检讨书。唐德宗答应了,于是,陆贽亲自操刀,历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诏”之一《奉天改元大赦制》诞生了。
这篇赦书全文2000余字,以唐德宗的口气,坦承自己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不知道百姓生计之艰难,也不明白兵士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国家变乱,都是皇帝自己引起的,“罪实在予,永言愧悼”。为此,宣布改元大赦,对所有参与叛乱的人一律赦免,所有过错既往不咎。诏书热烈真挚,深沉感人,颁布后“人心大悦”,前线将士非常感动,有的听到后竟痛哭流涕,“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领导叛军的四镇节度使中,有3个见到赦令后,都主动除去王号,上表谢罪。反叛势力因此气焰大减,为此后恢复国家的安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以上就是关于 陆贽,给皇帝上“廉政课”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