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不是,因为我们是将克里奥佩特拉作为世界上的女政治家来认识的,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不同于她的对手——,她是为了和靠着一个幻想而活着的人物。还在后期的共和时代,罗马的统治者凯撒就面临着在基督教和东方宗教之间作出抉择。自从克里奥佩特拉时代开始之后,埃及就为东方宗教的传播打开了越来越大的口子。当时凯撒的臣民更喜欢信仰一个充满希望的、在感官上令人快乐的第俄奈索斯的神话,而不愿意过那种基督教徒式的、隐士的、清苦之极的生活。
当然,她也适合于我们今天所想象的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现代的”女性:她在和她有关系的两个男人中,既没有完全依靠凯撒,也没有完全依靠安东尼。她以富有的埃及为这两个罗马人提供政治上的起点,也是为实现自己的野心。
但先决的条件是,这两个罗马人必须巩固她作为埃及统治者的权力,并因此而给予她独立行动的宽广天地。任何时候,她也不只是她那往往被夸大描绘的罗马情人的异国情调的“宝贝”——她清楚地知道保持住她作为一位人物的魅力,而且懂得把自己的女性举止行为与所有的那种首饰箱、小瓶香水、化妆术等两种文化圈所提供的一切东西区别开来。这个女人不需要性感与**的气氛,不需要异国情调与过分放纵的黑夜,也不需要诡计多端的魔力——像那些作家和画家所描绘的那样——,就把一位凯撒或者一位安东尼吸引到了自己的身边。
难道我们不该改变一下我们的想法吗?难道我们不该把那种由于无知而产生的对这个女人的轻蔑评价,以及对这个女人的反感搁置起来吗?她的生活和行为要求人们承认和理解她当时的处境——也就是说要求人们的同情。在世界历史上还几乎没有一个女人因为敌对的宣传而被描绘得比她更糟糕——,在那种“如果……将会是什么样子呢”的老游戏中,跟谁玩都不如跟克里奥佩特拉这个主角玩得更为有趣。
真实历史中的“艳后”有多“艳”,历来众说纷纭,恐怕我们永远无从得知。从当时留下的硬币和雕像来看,她的形象看不出有多么的美丽,反而更多的是有一些男性特征,历史学家们猜测这是她为了显失自己的力量故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