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足龙足迹最大特征便是雪茄状的粗壮脚趾。”邢立达说,这些足迹的造迹者下水后,在湖底留下爪子的刮痕,随着湖泊深度的增加,它们脚部所能接触到的水底越来越少,足迹逐渐变弱,三个趾头也不能完整留存,“而当初这些不起眼的痕迹却成为恐龙戏水的铁证。”
邢立达解释,足迹基本为三趾型,两足行走,趾端有明显的爪迹。一般来说,其第III趾最大,第II趾及第IV趾较小,第I趾更小或者消失。而且,不少足迹上还会有一些隆起的块状结节,这是肥嘟嘟的趾垫了。
虽然赤城窄足龙足迹中,小型兽脚类足迹占了绝大多数,大约仅长2米,但还是发现了最大可达5米的足迹,就像一辆小轿车那么长。“5米长的大型兽脚类恐龙的出现令我们感到很兴奋!”邢立达说:“因为在随后沉积的,距今1.2亿年义县组地层中则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该生物群绝大多数兽脚类恐龙的体型很小,落凤坡的发现表明此地在热河生物群出现前的2000万年前就出现了繁盛的、多种类的兽脚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