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考古人员在清理3号基址南院内的墓葬时,在其中一座贵族墓墓主人的骨架上,发现了1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该器物有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组成,每片大小仅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约0.1厘米,长64.5厘米。龙形体曲伏有致,生动传神,头部扁圆,呈浮雕状,鼻、眼处填充有白玉和绿松石。这一弥足珍贵的发现,在我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
绿松石一般以蓝绿两色为主,有蜡状光泽。因色彩艳丽,古今中外都被用作装饰品。在学术界,绿松石一直被作为文化意义上的“玉”而受到关注。在二里头时代,它也的确与玉器一样,作为高端消费品为贵族阶层所使用,具有身份象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