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这一年,年迈的兰姑一病不起。最终,她孤独无依地离开了人世。族人感念她的忠贞,为她立起了高高大大的贞节牌坊。
一处处贞节牌坊成为中国传统女性恪守贞节的历史印记,也使得无数女性为了得到这份所谓的“荣耀”,付出了青春和血泪,就连荒淫的慈禧太后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贞节,也不能免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一路车马劳累,风声鹤唳,加上内外交困,国势垂危。受惊吓而又感到无奈的咸丰皇帝终于抛下一大群的后宫佳丽“驾鹤西去”。由于传统贞节观念的影响,加上维护皇室权威的需要,明清皇帝死后,皇后和妃嫔均得守节,慈禧也不例外,她与慈安一同被封为皇太后,开始充满痛苦与艰辛的守节历程。但是,在“红墙绿瓦黑阴沟”的皇宫大院里,体制森严,人们行动谨慎,往往咫尺之遥,不相往还。各宫妃嫔,尚有有常相聚晤的机会,而以太后之尊,高高在上,自然而然会离群索居,所以每到宫门下钥,慈禧太后便愁着不知如何度过漫漫长夜。
深夜的慈禧太后,常常在灯下借三十二张牙牌打发时间,过不尽的“五关”,问不完的“神数”!
这种寂寞而百无聊赖的日子,慈禧哪里受得了,终于,耐不住寂寞的慈禧太后常常和一些伶人干一些有违常理之事。后来,她的这些举动被慈安皇太后发现了,她不能操守贞节的坏名声就逐渐地流传了出去,这也是她要阴谋暗害慈安皇太后的一个原因。
当然,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时代里,慈禧也是十分看重自己的名节的。毕竟,在守节成为社会伦理的普遍认识后,一个女人的贞节名声十分重要,她干出了有悖人伦道德的苟合之事后,又十分渴望保全自己的名节。于是,她私下里鼓动一些大臣旌表上书,为自己建立贞节牌坊。后来,一些朝中官员为她旌表,建议为她建造贞节牌坊。慈禧虽然没有为自己建造贞节牌坊,但大臣们的屡屡旌表,似乎向世人宣示了慈禧在几十年的寡妇生活中,恪守着妇道,是一个“母仪天下”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