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如何避讳:乾隆下诏不许写五福临门
看见故人的东西,都要那样地思念他,如果有写着父亲名讳的器物,当然也是父亲存在的一种象征,在儿女的陪葬坑里,存放着许多有父亲名讳的物品,同用他父亲来陪葬,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秦俑馆的考古学家一直宣称,秦俑坑中的“相邦吕不韦戈”是在吕不韦担任宰相时,代表中央一级机构亲自督造的兵器,说明他还是朝廷握有实权的行政首长,他的地位和声望都是空前巩固的,他当然也是“叱咤风云、至高无上”的风云人物,即使兵器上需要刻上四级管理的机构和人名,人们也不能直呼“吕不韦”的名字,更不能直接在兵器上面,去铭刻“吕不韦”三个字,因为这样做的本身,是一种严重的犯讳行为,是对吕不韦本人最大的不敬和藐视。从这一个角度看,刻有“吕不韦”名字的兵器,都不可能是吕不韦担任秦国宰相时制造的。之所以会在许多兵器上出现他的名字,肯定是他免去宰相之后,后人对他所做的一种恶作剧。
“三年相邦吕不韦戈”由于“相邦”两字没有避刘邦的名讳,它应该是秦朝灭亡前的铭刻,又因为犯了“吕不韦”的名讳,所以它应该是吕不韦免相之后的铭刻,至于戈是什么年代铸造的,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秦始皇确实是秦俑坑真正的主人,如果这一些“吕不韦戈”确实也是秦俑坑内的“原配兵器”,那么以此为由去认定这些“吕不韦戈”,就是为秦始皇陪葬的结论,应该是不会有错的,如果说这真是一种“父亲为儿子陪葬”的异常现象,人们也只有看着、忍着,只能去抗议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和荒唐。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人们不会相信这一切都会是真的,不会相信秦始皇真是这种丧尽天良的人,因为他没有任何理由要这么去做,没有任何理由要如此作践自己、糟蹋自己,而让自己背上一个“父亲为儿子陪葬”的欺凌先祖的恶名,仅仅是为了一件在青铜戈上的铭刻,从而输掉自己难得树立起来的好名声,这是一件值得的事情吗?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如何避讳:乾隆下诏不许写五福临门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