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何唐太宗对不同意见给予奖励
还有虞世南,大家了解他的书法,他的长相,其貌不扬,很瘦,衣服宽大不修边幅,个性强,“志性抗烈”,所以一旦论到古代帝王的得失,他一定讲出很多激烈的意见。但是唐太宗能够接纳。唐太宗讲,我跟虞世南商榷古今,我哪怕有一句说对了,虞世南都会感到高兴,但是我只要一句话说不对了,虞世南立刻不高兴,“未尝不怅恨”。这样的君臣关系,好像大臣处在审视的地位,皇帝讲了一句正确的话,他内心非常高兴,一句话讲错了,立刻显得不高兴。唐太宗说,他诚恳如此,“朕用嘉焉”。如果大家都像虞世南这样,天下何忧不治?唐太宗夸赞虞世南的特点,说他有五绝,第一是德行,第二是忠直,第三是博学,第四是辞藻,第五是书翰。虞世南死的时候,唐太宗大哭,说虞世南和自己就像一个人一样,是一体,这是何等样的皇帝呀?他说虞世南“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善,必将顺而成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他说今天他去世了,朝廷当中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真可惜呀,原文是“痛惜岂可言邪?”。
还有一个例证,贞观二年的时候,隋朝的通事舍人郑仁基,他的女儿长到十六七岁了,绝顶美丽,当时无人能比。“容色绝殊,当时莫及”。唐太宗的文德皇后发现此人出众,就想把她选到宫里做嫔御,伺候唐太宗。唐太宗当然也同意,事情已办得差不多了,诏书都发出了。可是这个时候魏徵提了意见,他说听说这个女孩子已经有主了,听说已经许配给陆家,如果叫她到朝廷来,有损圣德。唐太宗听后大惊,立刻说,如果人家已经有主的话,断不可以。这个时候其他几个宰相,房玄龄、王珪等都讲,说有主这件事还不够明确,还没有定下来,现在诏书已发,就不要终止了。这样一讲,唐太宗有一点迟疑。但是魏徵这个时候讲,以臣度之,如果你这样做了,等于把陛下跟太上皇等同了。因为李渊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个意见太厉害了。唐太宗于是另发一个手诏,说郑氏之女已受人礼聘,前日出的文书“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这是我的不对,相关的方面,管这件事情的,也有过错,要求立刻停止这件事。
以上就是关于为何唐太宗对不同意见给予奖励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