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美洲最古老的岩刻画

古印地安人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冒险家或者出色的猛犸猎人。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古生物气象学家拉里-本森领导的一支研究小组对在内华达州温纳穆加湖一带发现的古代岩刻画进行的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古印第安人也是出色的画家。除了岩刻画外,他们还对覆盖岩刻画的碳酸盐壳进行了年代测定。
本森指出这些岩刻画的年代至少可追溯到1万年前,后被上涨的湖水淹没,表面被碳酸盐覆盖。他说:“我们早就知道它们年代久远,但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古老。”他认为古印第安人最早在1.5万年前在岩石上雕刻出这些几何图案。究竟是哪些古人雕刻这些岩刻画以及岩刻画的具体含义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考古学家表示一些岩刻画可能代表云朵和闪电,其他的呈菱形,还有一些可能代表树。金字塔湖派尤特族部落是温纳穆加湖地区的主人。至今,他们仍将这些岩刻画视为神圣之物。
7.重新测绘吴哥城

借助于机载激光遥感装置,考古学家得以“透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浓密森林,重新认识柬埔寨的古都吴哥。吴哥曾是高棉帝国的中心。在此之前,学者们一度认为高棉城市和寺庙是一个封闭空间,市区呈网格布局,四周建有围墙或者护城河。在激光雷达的帮助下,一支由悉尼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达米安-埃文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这些网格实际上伸出外围,进一步拓展城市的面积。
这项测绘研究发现了能够证明吴哥窟护城河两侧均进行城市化的证据。高棉帝国的首都吴哥城建于12世纪,现在的面积是最初的4倍。想象一下,它的城区向城墙外延伸3.5平方英里(约合9平方公里)。城墙围绕着超过13平方英里(约合33平方公里)的正式规划的城市空间,包括吴哥窟在内。吴哥窟的历史比吴哥城早100年,座落于吴哥窟中央南部1英里(约合1.6公里)。
这一研究发现支持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吴哥城的衰落与超出原有规模有关。埃文斯表示:“你看到的是一座类似于低密度大城市的古代城市。进入20世纪,城市因为汽车的出现和普及发生巨大变化,即高密度的城市中心被面积巨大的低密度外围环绕。”
8.美洲殖民者嗜食同类

在新大陆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敦,考古学家发现6份不同的文字记录,描述殖民者中间存在嗜食同类现象。前詹姆斯敦领导人乔治-帕西在1625年写道,1609年至1610年的寒冬导致300名殖民者出现大饥荒。为了生存,他们将尸体挖出来,而后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