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钟鸣鼎食 射御不违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襄阳市博物馆、枣阳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方 勤
郭家庙墓地的发掘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出土铜、陶、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文物千余件,其中青铜鼎、盘等有“曾子”铭文。墓地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一处以曾国国君墓M1和陪葬的大型车坑、马坑为中心的曾国公墓地。
从年代序列上,郭家庙墓地填补了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的缺环,对曾国历史的研究及其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进一步厘清了郭家庙墓地与其东南约1~2公里的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的关系,基本确定了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为当时曾国都城。
M1陪葬车坑和马坑均为迄今发现的曾国最大的车坑、马坑,并首次在车坑沿边发现了柱洞遗迹;M1出土较多钟、磬、瑟、鼓等乐器,其中瑟、建鼓、彩漆木雕编钟架、编磬架,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M1出土了弓、矰矢、缴线轴组合,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出土的墨色块状物,经检测可书写,为迄今最早的人工书写颜料,可能是墨的早期形态。
墓地出土金属制品材质多样,金、银、铜、铁、锡等均有,采用了多种制作工艺,如捶锻、模锻、冲孔、鎏金等,技术成熟,部分器物为迄今发现的这些工艺制作的最早实物,对研究古代金属器制作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洱海畔的文明之光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
发掘单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祥云县文物管理所
发掘领队:闵 锐
大波那墓地墓葬规格在云南战国至西汉时期属大型墓葬,应为洱海区域内一个等级较高的墓地。发掘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收集、存储信息,为后期墓地的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奠定基础。
大波那墓地分为东西两区。西区普遍分布有早期文化堆积,并且发现有房屋、柱洞、灰坑、灰沟等遗迹。部分柱洞排列整齐,推测原房屋应为干栏式建筑,这与干栏式房屋造型的铜棺及出土的房屋模型相吻合。东区分为南北两个墓地。本次发掘区为北部墓地,发掘面积850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长度大于6米的大型墓葬6座,其余为中小型墓葬,墓葬开口层位基本相同。根据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秦汉时期。
大波那墓地是滇西地区为数不多的高规格墓地,其中出土的很多器物与周边石棺墓出土的器物相似,葬式也多为多人二次合葬,只是葬具有差异。此地为 “昆明”族的主要活动区域,本次发掘为探讨、研究云南洱海区域“昆明”族的文化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