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进而遭到猛烈的射击。
古墓中的结构
当然,若盗墓者晓得内情,只要小心谨慎,想法“断其机”,便万事皆休,任意盗掘,大发横财了。晚清学者俞樾在其所著的《茶香室四钞》中引用元人吾衍在《闲居录》中所写的一个故事就再现了这一情景:“陈州古墓,俗云高柴墓,为冯马儿所发。初得石刻,曰‘冯马儿破’,遂发之不疑。毒烟飞箭,皆随轮机而出,因断其机,得金铸禽鸟及玉甲片若龙鳞状,其他异物不可数记。”
连环翻板
鉴于弩弓发射有它的局限性,历代的墓主们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系列连环翻板、铁索吊石等反盗墓暗器。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翻转,人必掉入坑内的刀锥之上,锋利的尖刀利刃将穿透盗墓者的胸膛及五脏六腑,活着爬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有的墓主将古代的塞门刀车用于墓葬中作为防盗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