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负责人李辉告诉记者,他们发现的“解酒基因”实际上是乙醇脱氢酶的一种变体。乙醇脱氢酶主要是降解食物因发霉、变质产生的毒素。酒精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乙醛。而后,人体内另一种重要物质登场了——乙醛脱氢酶。在它的作用下,乙醛被氧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而乙酸是人体内代谢反应的重要原料,能够被人体迅速转化为能量,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至此,人体对酒精的解毒功能就完成了。
■偶然发现解酒基因
“发现解酒基因是当初并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李辉告诉记者,课题组对全球46个人群的近万人的研究调查中发现,乙醇脱氢酶基因的发展脉络分为7个类型。其中,前五个类型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都有出现。而唯独“性能增强”的第六、第七型在中国人中出现。这种在中国人中的增强变化,是当初在研究乙醇脱氢酶时没有预料到的。性能增强后的乙醇脱氢酶,比前几种基因有着更强的解毒功能,而研究发现,在汉族人群里拥有这种基因的人占到了70%以上。
李辉说,研究人员通过对古人类的DNA分析后发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这种变体还未出现。而到了秦、汉时代,变体出现的比例就变得很高。所以研究结论认为,这个基因的变化过程在约2800年前的中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