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仁寿宫
李世民去世时还不到50岁,可谓英年早逝。其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李治将九成宫改名万年宫。永徽五年(654年)春三月十二日,年轻的皇帝率文武大臣并皇后驾幸万年宫。在此期间,撰写并亲书了《万年宫铭》。文中对万年宫的宏伟建筑、山川形胜、风景气候赞美有加,并对“贞观之治”借题发挥,抒发了誓作一代英主的愿景。一方面,他将古代帝王的奢华游历引以为戒,“是以周王肆辙,唯招既往之愆;汉帝遐游,空益将来之弊。”另方面,解释自己“所以停轩禁篽,驻跸榆川,非欲赏恣盘游,途穷辙迹。”而是“崆峒访道,钦往哲之高风;姑射寻真,挹先贤之宿志。”并提出一种理念,“镜冰霜则廉洁斯在,抚松筠则贞操非遥。”(《全唐文》卷十五)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下令将万年宫之名恢复原来的九成宫。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李治晚年多往来于长安与洛阳之间。武则天时干脆长住东都洛阳。唐玄宗登基后则在骊山营造华清宫。特别是经过安史之乱,九成宫逐渐破败。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一场暴雨冲毁了九成宫正殿。唐末昭宗时,宫殿建筑几为荒草所湮没。从隋代仁寿宫的兴建到唐代九成宫的毁弃,前后历时243年。今天的九成宫遗址,地面仅存《九成宫醴泉铭》、《万年宫铭》两尊记事石碑。近年考古工作者又陆续发掘出一些殿、阁、廊基、柱石、水井等遗迹。
2013年10月23日香港《文汇报》
以上就是关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仁寿宫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