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仁寿宫
开皇十三年(593年),杨坚作出了兴建仁寿宫的决定,以杨素为总指挥,宇文恺为总设计(检校将作大匠),封德彝为总监理(土木监),“于是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顿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资治通鉴》隋纪二)真可谓穷奢极欲,残民以逞。然而,施工单位并不以民工死亡为意,只是将死尸推入坑中,填上土石而已。隋文帝闻此很不高兴,及至看到宫殿富丽堂皇,本性俭朴的杨坚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资治通鉴》隋纪二)陈垣先生指出,“帝怒杨素而不加之罪,其后喜则亦从而喜之,岂非奢侈之能移人,触境而动,至于流连而不知返,卒诒万世笑,是知君德以节俭为贵也。”(《通鉴胡注表微·劝戒篇》)自此隋文帝“每岁避暑,春往冬还”,从开皇十五年(595年)到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长期居住仁寿宫将近四年。(《隋书》卷二)巧合的是,杨坚于仁寿四年死于仁寿宫中。陈垣先生不无讽刺地指出,“仁者寿,帝穷民力以作离宫,可谓仁乎?其不得死于是宫,宜也。”(同上)
仁寿宫之于隋朝兴亡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魏征在评论仁寿宫的总设计师宇文恺时这样认为:“其起仁寿宫,营建洛邑,要求时幸,穷侈极丽,使文皇失德,炀帝亡身,危乱之源,抑亦此之由。”(《隋书》卷六十八)后人往往将隋朝早亡归罪隋炀帝一人,实属不公。魏征指出:“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隋书》卷二)这才是持平之论。
以上就是关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仁寿宫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