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进京赶考,名落孙山,启程回四川老家,途经嵩山,写了一首诗:
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
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
意思是嵩山风景真好,山上阳光明媚,山下一马平川,我苏洵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地方,我要在这儿买地盖房,把老婆孩子都搬过来住。
苏洵有没有在嵩山买地盖房呢?没有,因为他没钱。多年以后,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写文章提到这件事:“昔予先君,以布衣游学四方,尝过嵩洛,爱其山色,慨然有卜居意,而贫不能遂。”意思是当年我爸爸以平民身份漫游天下,经过嵩山的时候,希望能在那里安家,可是他太穷了,买不起地皮,盖不起房子,美好的愿望成了泡影。
苏辙说得没错,他的爸爸确实是个穷人。
当然,苏洵虽穷,还不到赤贫的地步,他在四川老家还有100亩稻田和5亩菜地,完全能解决一家几口人的温饱问题。但是苏洵不善理财,也很少去田地劳作,他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当官。为了当官,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每次都是名落孙山。他不气馁,努力尝试考试以外的路子,前后花了三十多年时间给所有能拉上关系的官员献诗,猛拍欧阳修、王拱辰、张方平、文彦博等等朝中大老的马屁,甚至不惜结交一些声名狼藉的贪官(例如雷简夫),只求人家能赐给他一个幕僚的职位。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苏洵的努力才得到回报——在欧阳修的举荐下,他终于可以不用参加考试,获得了一顶“霸州文安县主簿”的乌纱帽。主簿是宋朝最低级别的文官,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当时这个职务每月只有7贯铜钱的薪水。
虽然苏洵的官位和薪水都非常之低,但是他很爱面子,一当上官,就在首都开封宜秋门外买了一所相当漂亮的花园住宅。前面说过,苏洵每月只有7贯铜钱的收入,而这所花园住宅的标价是8000贯,就算他不吃不喝连续工作95年,也买不起这所房子,他是怎么筹够房款的呢?很简单,借钱。苏洵的二哥苏涣是进士出身,时任利州提刑,官位和收入远远高于苏洵,所以苏洵买房的时候,主要是跟二哥借的钱。
正文
苏东坡收入可观为什么不买房
以上就是关于苏东坡收入可观为什么不买房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