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宇宙中充满了重元素,恒星孕育生命的能力也将受到限制。正值中年的太阳,在其100亿年的寿命中还有50多亿年的时间,它将最终演变成为一颗红矮星,吞噬着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太阳系行星,还烘烤行星的表面使其凝结。在不到10亿年的时间里,太阳的发光度将逐渐增大,最终使地球无法支持生命体。亮度更高、质量更大的恒星将更快消耗它们的核燃料,可能燃烧速度过快,使复杂的生命体无法进化形成。
幸运的是,暗淡的红矮星可能潜在支持类地行星,进一步延伸了适宜居住带的时间跨度。红矮星的寿命可能持续10万亿年,是太阳寿命的1千多倍。当前的研究显示,宇宙很可能将永无止境地扩张。如果是这样的话,宇宙很可能将充满了恒星,或许充满了生命体,对于地球生命的演变进化也许只是冰冷、黑暗无止境宇宙发展中的一个短暂瞬间而已。
人们是否会感觉行星适宜居住区域无法继续生命的多样性变化呢?最新的物理学理论指出另一个适宜居住带可在恒星死亡之后继续延伸生命的进化发展。
多元宇宙适宜居住带
最大的适宜居住带并不是仅限于我们的宇宙,而是假设的宇宙中宇宙,宇宙学家称之为“多元宇宙”。当我们的宇宙时代结束后,或许另一个宇宙将继续生命的进化演变。通常我们指的宇宙是指当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其中包括它形成的物理定律,也许多元宇宙中宇宙的数量就如同科幻电影或小说中所描述得存在无数个,但目前宇宙学家正在使用一种叫做“膨胀”的理论构建多元化宇宙模型。他们提出了膨胀宇宙论,当前观测到的整个宇宙起始于一个小斑点,该斑点出现于宇宙大爆炸时期,在大爆炸发生10-30秒内,这个斑点就超快速膨胀,迅速扩张之后形成当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情景。该理论虽然听起来有些怪异,但它具有可行性观测支持。
许多宇宙学家进一步大胆推论称,宇宙膨胀还发生在其他区域和不同的时空,当宇宙膨胀最初形成,经过一段时期的膨胀,最终将形成单独的宇宙。物理学家称这种多元化宇宙现象为“永恒膨胀”,它将导致单个宇宙的数量达到无穷的程度。弗瑞德-亚当斯(Fred Adams)说:“在其他宇宙中电磁力控制原子和分子是不相同的,不同类型的宇宙孕育生命的形式可能更具戏剧性。”
加拿大沃特卢市普里美特理论物理学会的理论物理学家李-斯莫林(Lee Smolin)提出了一个富有争议的观点——其他宇宙可进行测试性预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斯莫林提出了一个多元宇宙模型,该模型与膨胀宇宙论的单个宇宙理论严重不同,他的理论模型聚焦于黑洞可以扭曲空间和时间。自上世纪60年代,一些理论学家便开始传播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当一颗超大质量恒星在黑洞中毁灭,将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宇宙。斯莫林则致力于构筑这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