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之后,被火化者可看见一个子宫,且能听到心跳声。这个子宫是投影仪在天花板上投射的影像。很快他们会看见一道亮光,要朝着亮光爬行才能到达一个柔软的白色区域,这代表重生。

游戏中每个玩家要接受一系列挑战,努力逃脱死亡
打造这样一个体验死亡的模拟景点听起来有点儿怪诞,但“假死”这一主意几世纪前就已经有了:莎士比亚、乔纳森·斯威夫特、马克·吐温、托马斯·哈代等众多作家都写过。
小说之外的现实世界中,也有一些人为了不正当理由自导自演“假死”。
而“三摩地”的创始人称,希望将“假死”这一用来逃避现实的工具,改变成一种拯救生命、改善心理健康的新尝试。
“三摩地”体验死亡游戏的创意概念可在名为“棺材学院”(CoffinAcademy)的模拟葬礼服务中找到。
“棺材学院”由一个韩国人约5年前创立,其目标是帮助人们接近死亡并以负责任的方式死去,并探索死亡的生理和社会属性,从而启发人们在活着的时候更好地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