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互联网传递脑电波
“这其实就是从我的大脑到他的大脑之间的一次简单的信息单向流。”拉杰说。
在这次实验中,关键的中介是两人头上所戴的帽状设备。拉杰头上戴的是一个电极帽,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探测点,用以获取和行动相关的脑电波,其和脑电图设备相连,转化成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
斯托克则戴着一个紫色的游泳帽,在靠近他大脑左侧运动皮层,也就是负责手部运动的大脑区域,安设了可用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磁脉冲刺激盘。
也就是说,拉杰的大脑信号被翻译成计算机语言,不仅对他面前的计算机给出了指令,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传到了斯托克面前的计算机上,重新转译成脑信号,通过斯托克的大脑给他的手指下达了按空格键的指令。
这样一来,人脑和计算机相连,通过互联网,人脑和人脑之间也取得了连接。
实际上,此次用到的都是已普遍运用在临床医学和科研上的技术。包括用以记录大脑皮层的脑活动的脑电图学“EEG”的技术,和对斯托克进行脑刺激的“经颅磁刺激”的技术(用脉冲磁场作用刺激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使之做出反应的技术)。这种磁脉冲技术要起什么作用,就取决于将刺激点放在大脑哪个部位,比如在斯托克这个例子上,刺激点布置在控制右手的大脑区域,当神经元被激活后,大脑便得到要移动右手指的信号。
研究者说,试了几次以后,发送方越来越擅长如何发送信号,很快,他们几乎每次测试都能成功,成功率接近100%。
接下来,华盛顿大学的这两位科研人员准备再做一次这个实验,但这次将会是互动式的,即尝试是否有可能双方同时发出脑信号,同时“入侵”对方大脑。
此外,两人还准备在人脑之间传播更为复杂的信息,可能包括更多的人群参与进来做类似的实验。
实用 语言不通?意念沟通
“我想有的人过度高估这种技术了,”参与研究的普拉特说,“让一个人在无意识或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做事,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