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力量能让氙气在磷酸铝矿物中留存20亿年之久呢?再进一步,为什么在某次反应堆运转期间产生的氙气,没有在下一次运转期间被清除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据推测,氙可能被囚禁在磷酸铝矿物的笼状结构中,这种结构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也能够容纳笼中产生的氙气。尽管具体细节仍不清楚,但不管最终的答案如何,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磷酸铝俘获氙气的能力真是令人惊叹。
间歇式核反应堆
远古核反应堆犹如今天的间歇泉,有着天然形成的自我调节机制。它们在核废料处置和基础物理研究方面,给科学家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搞清了观测到的氙同位素在磷酸铝中产生的基本过程之后,我和我的同事们试图从数学上为这个过程建立一个模型。这个计算揭示了有关反应堆运转时间的更多信息,所有的氙同位素都提供了大致相同的答案。我们研究的那个奥克罗反应堆每次“开启”30分钟,然后再“关闭”至少2.5小时。这样的模式犹如我们所看到的一些间歇泉,先是缓慢地加热,然后在一场壮观的喷发中将积蓄的地下水统统蒸腾而出,接着再重新蓄水,开始新一轮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这种相似性支持了这样的观点:流经奥克罗矿脉的地下水不仅充当着中子慢化剂的角色,还不时会被蒸发殆尽,形成保护这些天然反应堆不至于自我摧毁的调节机制。在这方面,这种调节机制十分有效,数十万年间没有发生一次熔毁或爆炸事件。
人们大概会设想,从事核电工业的工程师也许能在奥克罗学到一两样本事。他们确实能学到东西,不过不一定是有关反应堆设计的,更重要的也许是处置核废料的方法。毕竟,奥克罗就像一个地质储藏室那样运转了如此漫长的时间,这就是科学家要细致入微地进行调查的原因,他们想知道裂变的各种产物如何从这些天然核反应堆中迁移出来。他们还仔细检查了另一处类似的远古核裂变区域,这个地点是通过勘探钻井发现的,位于大约35千米以外的一个叫作班哥贝(Bangombe)的地方。班哥贝反应堆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的埋藏位置比奥克罗及奥克罗班多地区的露天铀矿更浅,因此在近期有更多的水流过那里。总之,调查得出的结论令我们信心倍增:多种危险的核废料都能够成功地被隔离于地下。
奥克罗还演示了一种方法,能够储存那些一度被认为肯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核废料。自从核能发电问世以来,核电站产生的大量放射性氙135、氪85和其他惰性气体,都被释放到大气之中。天然裂变反应堆表明,磷酸铝矿物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能力,能够俘获和储存这些气体废料达几十亿年之久,把这些废气封存在这种矿物之中也许是可行的。
奥克罗反应堆还向科学家们透露了这样的讯息:他们曾经认定为基本物理常数的α(阿尔法,控制着诸如光速这样的宇宙参数),可能曾发生过改变。过去30年来,发生在20亿年前的奥克罗现象一直被用来驳斥α曾经发生过改变的观点。但是2005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史蒂文·K·拉蒙诺(StevenK.Lamoreaux)和贾斯廷·R·托格森(JustinR.Torgerson)却根据奥克罗现象推断,这一“常数”确实发生了明显改变(而且十分奇怪的是,他们得出的常数改变方向与最近其他人得出的结论相反)。对于拉蒙诺和托格森的计算来说,奥克罗运转过程的一些细节十分关键,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和我的同事们所做的工作,也许有助于阐明这个复杂的问题。
加蓬的这些远古反应堆是地球曾经出现过的唯一天然反应堆吗?20亿年前,自持裂变所需的条件并不十分罕见,有朝一日,我们或许能够发现其他的天然反应堆。我想,一丝泄露天机的氙气,将给这项搜寻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经地质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二十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个核反应堆。这样的研究结果使得科学家不得不认真思考史前文明的存在是可能的,也就是说这样一个精密的核反应堆是属于前几次人类时期的文明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