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纹兔
2007年4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印尼巴里桑山国家公园内安装的一个摄像头夜间拍摄到两张苏门答腊斑纹兔的照片,图片中一只长约0.5米的斑纹兔在灌木丛中啃食食物。这是35年来第3次看到这种兔子,上次拍摄到这种斑纹兔是在2000年,而科学家最后一次亲眼看到它是在1972年。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亚洲区负责人科林·普尔发表声明说:“苏门答腊斑纹兔非常罕见,任何能够证明它还存在的证据都是好消息,这也证明保护苏门答腊地区热带雨林非常重要。”1999年,研究人员曾在老挝和越南交界处的安南山脉发现另一种斑纹兔,与苏门答腊斑纹兔外形相似,但基因分析显示,两个兔种虽然有关联但完全不同,早在800万年前就开始趋异。

灰脸象尖鼠
科学家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新品种哺乳类动物灰脸象尖鼠(grey-faced sengi),学名为Rhynchocyon udzungwensis。此象尖鼠生活在森林地面,靠吃昆虫维生。这是127年来发现的第一个象鼩新种,体重仅有18盎司的灰脸象尖鼠算得上是象鼩家族中的庞然大物。这种动物有些像鼩,生活在坦桑尼亚的森林低层,重约500克,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