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130余年之间,淑春园几次易主,直到20世纪20年代,淑春园的大部分被划归燕京大学,并由钱穆将其中的人工湖命名为“未名湖”后,我们熟悉的未名湖才真的诞生,而它建成后的130余年间亦未有任何人在此投湖的记载。

圆明园的最初规划里并未包括淑春园
而被人认为是第一个在未名湖投湖的,是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他于1927年投湖自尽。不过后来的史料证实,王国维投的并非未名湖,而是颐和园内的昆明湖,所以,将王国维称为未名湖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投湖者,只是一个误会。
抗日和文革,湖里兴许埋骨无数

王国维
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作为校长的司徒雷登在校内升起美国国旗,以保全燕京大学。最初日本对此还颇为忌惮,不过1941年美日爆发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宪兵队还是占领了燕大,并将师生驱逐出了校园。
此后四年内,日军在里面开展了不少类似于731部队细菌实验的非人道实验,上文提到的某教学楼地下室掩埋了数千具 “马路大”的灵异故事就出自此时期。假如日军在1941年至1945年间,真的在北大进行过人体实验,那么,未名湖则绝对是一个理想的抛尸场所。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燕京大学被撤销,原来燕大的校舍变成了北大。在1966年开始的那场运动中,北大成了重灾区。不少教授“或选择服毒,或选择上吊,或选择在未名湖自溺,或选择跳楼……”

自由作者庄沐阳在他的一篇名为《未名湖水怪》的文章内,塑造了一个老人角色,这位老人自称“在文革的时候是北大学生,批斗了自己的教授,结果教授当着他的面跳下了未名湖”。
虽然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但是,文革期间,不少受迫害的北大教授选择投湖自尽,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