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及巨型恐龙
恐龙的奔跑速度?
一亿多年前,在一个美丽的小湖边,温暖的阳光照在大地上。一只庞大的恐龙在寻找着食物,它全身是土黄色,是“食草恐龙”。它的食量很大:青草、绿叶、嫩枝还有果实它都爱吃,这是一只“雷龙”。
忽然在它身后一只凶恶的色彩斑斓的食肉“恐龙”盯上了它,逐渐接近猎物,它身躯较小,却异常凶恶,牙齿十分锋利,名字叫“跃龙”。
雷龙发现了敌人,立刻停止吃草,快跑!庞大臃肿的身躯笨拙地奔跑着。凶猛的跃龙哪能放走到嘴边的“肥肉”,跳出来紧追不舍。不一会儿,可怜的雷龙被追上咬倒吃掉了!凶恶的跃龙舔着嘴唇得意地离开了湖边……
这场“亿万年前的凶杀案”并不是人们的“科学幻想”,而是科学家根据古老地层中的恐龙化石,精心考证出来的一个战斗场面。
在美国的古老地层上曾发现这样一组恐龙“脚印”:一条吃植物的“雷龙”脚印,后面是一条吃肉的“跃龙”脚印,不久发现“脚印”距离加大,表示都在奔跑,后来,“雷龙”脚印忽然消失,而“跃龙“脚印依然清晰。
科学家经过细致考证,加上科学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亿万年前的活动画面,这场“阳光下的罪恶” 留下了千古铁证。这种新奇的考证方法,叫做“动态考古”,意义非常重大呢!
今天的人们想要知道一亿年前恐龙奔跑的速度,非常困难,因为恐龙早已经灭绝,只留下一些骨骼化石,这些宝贵的化石也只能复原恐龙的身躯。不过幸运的是,地球上还有一些角落留下了恐龙脚印的化石。
恐龙曾是地球历史上“称王称霸”的动物,为了生存奔波一生,足迹遍地,但要保留到亿万年后却十分不易。必须在湿度适当的泥砂地行走,形成“脚印”风干后,新的泥砂迅速掩盖,而且保持稳定,经过漫长岁月才能变成“脚印”化石。这种化石非常珍贵。
1802年的一天,美国一个农民的孩子普利尼,深入到康涅狄格河谷,无意中发现了一大批奇怪的大脚印,仿佛石刻的一般。回家后领着大家前去观看,有人说这是古代巨鸟留下的足迹,可是它只有三个趾印啊!于是又有“神鸟”和“怪兽”的传说。实际上经过权威古生物学家鉴定,居然是亿万年前恐龙的“脚印”!这一发现引起很大的轰动,普利尼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恐龙脚印的人。
后来又有一些发现,在美国的一些州以及我国四川彭县和云南晋宁都发现了十分清晰的“脚印”化石,它可以告诉我们恐龙许多有趣的知识。
测量脚印的大小和深浅,可以推测恐龙的重量和高矮;在一个山坡上发现一条5米长的尾巴拖痕,说明恐龙是拖着尾巴走路(有助于身体保持平衡);有地方“脚印”密度很大,有重叠现象,表明恐龙也有成群生活的习惯。
更有趣的是,科学家根据“脚印”化石,计算出恐龙奔跑的速度!他们研究了大量动物奔走速度与跨步长度的关系,发现动物奔走的速度与步长成正比,而与腿的长度成反比。为此进行了大量数据统计,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简化成一个“经验公式”:V = 1.4(λ/h)-0.27,其中V表示速度,λ表示步长(两个脚印之间的距离),h表示臀部离地面的高度(可以根据腿骨来估算数值)。
经过计算,可以知道:“食肉”恐龙的行走速度大约是6 ~ 8.5公里小时;“食植物”恐龙速度慢些,大约是6公里/小时左右。遇到紧急情况时,所有的恐龙都会急速奔跑起来,速度可达16~20公里/小时,“食肉”恐龙在追赶猎物时速度还会快些。看来,远古时期的恐龙与笨拙的大象速度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