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眼七鳃鳗科也称袋七鳃鳗,分布于南半球,仅背眼七鳃鳗属1属3种,成鱼眼背位,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如背眼七鳃鳗(见上图),别名小眼袋七鳃鳗,体长可达35厘米,口盘大,上唇齿板1对,每板有3齿尖,比较锋利。舌齿弧形,两端各有一大齿尖,成鱼眼背位,眼球较大,雄性口囊延伸到第七腮,为智利特有物种,分布于智利瓦尔特莱索海岸到蓬塔阿雷纳斯海岸,幼体栖息于沿海附近的河流中,埋在河底下,成熟时于冬天迁徙到海洋中。200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春末夏初,成体从大海溯河洄游,产卵,幼体在腐殖物丰富的河流生长发育。因栖息地的丧失,农药等环境污染、人类拦河筑坝等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幼体成活率难度加大, 加上鱼类等外来入侵物种的捕食,该物种同澳洲七鳃鳗被列为濒危。

密恐者的噩梦,圈圈大黄牙!
恩,根据种类的差异,七鳃鳗的体型有大有小,不一而足:海七鳃鳗堪称七鳃鳗家族中的巨无霸,其体长可逾70cm;而日本七鳃鳗成体可达40-50cm,北极七鳃鳗体长为30cm上下,这两位深谙中庸之道,长得规规矩矩、不大不小。
小型七鳃鳗,如溪七鳃鳗,体长只有15-19cm,就和初中少女的柔嫩脚掌差不多大,观之倍感细弱可爱——当然啦,前提是它们不张嘴。
不张嘴时,老朽还挺可爱的哈
七鳃鳗是鱼形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它们没有下颌,无法咀嚼;最大的特征,在于那吸盘状的嘴部。不带任何偏见地说,它们的嘴就像筒状的马桶吸,吸盘里长出一颗颗尖细小牙,如漩涡般一圈圈排列。
若您是初次目睹这宛若梦幻般的口中景色,想必现在一定大惊失色、头皮发麻。

短头背眼七鳃鳗(见上图),别名短头袋七鳃鳗,一般长35-40厘米,最长体长可达50厘米,外形似鳗鱼但体薄,身体后半部的两个背鳍较低,体色蓝灰色或褐色,眼睛较小,位于头部的顶部,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与早熟背眼七鳃鳗不同,该物种为寄生七鳃鳗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