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年,《续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癸卯,匡胤军中知星者河中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汤」。
一一二五年,《续通鉴》「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又有重日相汤摩,久之乃隐」。《古今图书集成卷廿二》也说「七年十二月辛酉,日有五色晕,两日汤摩」。
一叁五六年,《续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叁月,有两日相汤」,此事件又被详细记在《乐郊私语》上:「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叁月,日晡时,天忽昏黄,若有霾雾,市中喧言:天有二日。...果见两日交而复开,开而後合」。
一五九四年,《四川通志》记有:「万历廿二年春正月,綦江见日下复有一日,相汤数日乃止」。
公元前一叁九年,《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夏四月,有星如日,夜出」,《汉书武帝本纪》也有「四月戊申,有日夜出」,此事件在《丹铅总录》中特地研究:「汉书建元二年有如日夜出,...日不夜出,夜出非日也」。可见古人也都知道晚上出现在天空的一定不是太阳。
《资治通鉴》又记有低空的不明光体,公元叁一八年,「东晋元帝太兴元年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叁丈」,《晋书天文志》也有「日夜出高叁丈,中有青赤珥」。
一六八年,《後汉书五行志》「後汉灵帝建宁元年,日数出东方,正赤如血无光,高二丈馀,乃有景(影),且入西方,去地二丈亦如之」。这个红色无光物体,高度更低了,才记载它有影子 。
五二○年,《建康志》「梁武帝普通元年九月乙亥,夜有日见东方,光烂如火」。
一六五一年,《海盐县志》记有「清顺治十年闰六月廿四日,夜叁更,红日出东北方,大如斛。夜半月始升,灭不见」。
叁二二年,《晋书天文志》「西晋元帝永昌元年十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暂昧,而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博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