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人为何管东北叫满洲
“丁戊奇荒”迫使大量的华北人民进行迁徙,其中有很多人民向东北方向迁徙,这个现象,在当年叫做“闯关东”——“闯关东”的字面意思就是:到山海关以东去闯荡、谋生存。
这个“闯关东”的热潮,持续了二三十年之后,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汉人——他们主要来自于山东和河北——这批汉人的涌进,改变了东北地区的民族结构:汉人超越了满族、蒙古族等民族,成为了东北地区的第一大民族。
到了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防卫东北,否则无以阻挡沙俄和日本的野心,而要防卫东北,则必须继续大量引入汉人、开垦东北。
基于同样的目的,1907年,清政府废止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三个职位,并将东北原本的军事建制,改成行省建制。于是,清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设置了三个行省,它们分别是——“奉天省(辽宁)”、“吉林省”、“黑龙江省”,时称“东北三省”,简称——“东三省”。
这件事,时称“东北改制”。相应地,清政府设置了一个新的军官职位——“东三省总督”。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就是历史爱好者们都知道的、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个人——徐世昌。
经过1907年“东北改制”之后,“东三省”这个称呼,开始像长了翅膀似的,迅速传遍大清国的大江南北,报纸,杂志,书刊,官样文书……越来越多的国民,在提及关外地区的时候,开始称之为“东三省”。
以上就是关于日本人为何管东北叫满洲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