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国终结者 儒将杜预
如果杜预只是普通官员,那么必死无疑,但按当时律法,他是公主的丈夫,有司法特权(八议: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最后只是削了爵位就了事。也许杜预自己都没想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娶政敌原来也是有好处的。
一展所长:书生当官样样精
杜家出身书香世家,待人接物,温文尔雅,谨言慎行。他平日无事时,总沉浸在《左传》等经书之中,著书《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赞》,是个丰产作家。当世学者都崇尚奢华富丽的文风,认为杜预的文章质朴率直,不够有霸气。只有秘书监挚虞很欣赏他,认为左丘明为《春秋》作传后,其他的传记就都歇菜,而《释例》写成之后,也将成其中翘楚。
公元264年七月,司马昭下令改制礼仪,法律,官制,编纂《晋律》,杜预和张斐负责律法的注解,直到民国时期,法学家程树德仍赞叹不绝。这部律法对汉魏旧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杜绝钻法律空子,操作起来也方便,因着造福无数,《晋律》也因此被称为“张杜律”。
265年,司马炎即位,大封宗室。杜预也被封为驸马都尉。
杜预笔下功夫了得,治理内政也有一手。他当了七年的度支尚书(财政部长),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一上任,在京师东面建了千亩籍田,请皇帝和百官以身作则,定期下田,上行下效,农业发展得很快,政府提高粮价,建立仓库,丰年买粮,荒年卖粮,市场物价平稳,百姓和国家双赢。
农业靠天吃饭,公元278年秋,各地连降暴雨,洪灾之后又是蝗灾,农田颗粒无收。朝中重臣干瞪眼,杜预调查灾情,得出了解决办法“坏陂宣泻”,修理有利地形的池塘水库,至于不利地形的,就决开口子,填平。对灾民的安置除了国家救济,还提倡自给自足。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终结者 儒将杜预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