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为何古代名将“下场悲惨”
当年,周亚夫曾经也是以治军严厉著称于世的,就连汉文帝对他也是赏识有加,以至于看到周亚夫统帅的细柳营之后,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真将军也”的感叹。及至汉景帝继位,周亚夫又帮助景帝平定了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并被任命为丞相。但周亚夫官做大了,脾气秉性却一点都没改变,后来还是因为立太子的问题与景帝发生了激烈争执,景帝由此怀恨在心,动了杀机。
皇帝要杀大臣,最好的罪名就是谋反。也该着周亚夫倒霉,就在景帝苦于没有证据的时候,周亚夫的儿子却给父亲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被人告发谋反。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景帝立即下令把周亚夫交给廷尉府治罪。审问的时候,廷尉责问亚夫为何造反,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兵器都是些殉葬品,怎么能说是造反呢?”尽管理由很是充分,但负责审问的官吏却说:“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哩!”此语一出,简直绝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最后,周亚夫在狱中绝食五天,吐血而死。
可见有时,一个人能力大小并不要紧,关键要对上领导的眼。周亚夫在文帝眼里是“真将军”,到了景帝这儿却成了“死对头”。理由无非就是,周亚夫触了景帝的“逆鳞”。因此在领导面前,千万不要说应该怎么办,而是要看领导想怎么办。如果领导决策失误了,就主动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心甘情愿地当个“替罪羊”,即便是迫于舆论压力暂时被免了职,终究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甚至比原来的职务还要高也未可定。
当然,干好了要将功劳算到领导头上,再信誓旦旦地奉上一些领导英明、决策正确之类的陶醉话,让领导听着顺耳,心里舒服。领导高兴了,还能有你的亏吃?否则的话,你要是趾高气扬,不识时务,一味表功,领导嘴上虽然不说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就不太好说了。
以上就是关于为何古代名将“下场悲惨”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