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较量
将的禁军职务都被废掉了。到建隆三年(962),石守信的虚名也被剥夺了,从此,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一职位也就空缺了。赵匡胤是个言而有信的人,所以不久之后,又与这些将军结为儿女亲家,互通婚姻,他的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次女延庆公主下嫁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皇弟赵光美还娶了张令铎的女儿为夫人。这就是北宋初年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问题是吃顿饭就能解决军权的问题吗?如果这么简单,五代之时的哪位开国之君不想解除手下大将的兵权呢?大权在握的禁军将领、大宋的开国元勋就那么愿意交出军权吗?实际上,这是两者地位、实力、智力等方面的暗地较量。第一,从赵匡胤来说,建国以来的众多措施已形成众星拱辰之势。五代君主建国之初未尝不想大权独握,但都未能梦想成真,最终都是打下了江山给了别人。赵匡胤之所以能实现独握大权之势,有高于五代亡国之君之处,那就是他的果敢、决断以及实力扩充。清朝乾隆皇帝对杯酒释兵权曾经有过如下评价:历来诵读史书的人大都认为宋太祖在宴饮之间轻松地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在不知不觉间不声不响地使天下归于安定,这实在是鄙陋浅见。石守信等数位禁军首领如果不是受制于宋太祖,又怎能靠几句客气话、知心话、暗带威胁的话就放弃了自己所掌握的军权。只不过因为当时宋太祖比他们这些禁军将领更加机智勇武,未雨绸缪,当断则断。石守信等人当时接受命令还来不及,又怎么敢有不同意见?修史的人没有远见卓识,只是在宴饮这一移权方式上不断来炫耀其中的奇异之处,而不是从宋太祖本身的英勇决断处入手,甚为可笑!(读史者率以宋祖“杯酒释兵权”为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之安,此鄙见也。守信数人若果不可制,岂数言委曲规讽所能罢其典兵者?彼时宋主英勇固出数人之上,操纵由己,消患未然。守信诸人方承命不暇,又何敢有异议乎?史家无卓识,徒于杯酒诡词处炫奇,以为秘计神谋,而不于宋主英断勇为处着眼,而后世遂以为是妙策独出。吁!可笑矣!《乾隆御批通鉴》)乾隆做皇帝六十载,对于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自然比一般文人要深刻得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杯酒释兵权”和平表层下涌动的权力争斗。赵匡胤之所以能以宴饮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他掌握了主动权,在双方的角逐比量中,人单势不弱。第二,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是采取了一个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步骤。这个步骤显然是有意安排的,并且意味深长,足见赵匡胤的政治才能。第一步,在建隆二年的闰三月,先解除慕容延钊、韩令坤的禁军领导职位。当时他们二人一个是殿前司的最高领导殿前都点检,一个是侍卫司的最高领导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使。为什么先从他们下手呢?因为这两个人虽然名义上是禁军的最高将领,但第二,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是采取了一个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步骤。这个步骤显然是有意安排的,并且意味深长,足见赵匡胤的政治才能。第一步,在建隆二年的闰三月,先解除慕容延钊、韩令坤的禁军领导职位。当时他们二人一个是殿前司的最高领导殿前都点检,一个是侍卫司的最高领导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使。为什么先从他们下手呢?因为这两个人虽然名义上是禁军的最高将领,但却一直驻守地方,对禁军其实并没有足够的掌控力,最多算是个兼职。既然只是一个名誉,解除这个名誉对他们来说也没啥了不起的。因此,从他们开始比较稳妥。第二步就是杯酒释兵权事件中解除的四位领导,对他们而言,一把手都被罢免了,他们这些二把手、三把手再被罢免,在心里上也不会有多少不平衡,何况赵匡胤还有不少优惠条件在等着他们呢!第三步,收尾。免除包括太祖亲弟赵光义却一直驻守地方,对禁军其实并没有足够的掌控力,最多算是个兼职。既然只是一个名誉,解除这个名誉对他们来说也没啥了不起的。因此,从他们开始比较稳妥。第二步就是杯酒释兵权事件中解除的四位领导,对他们而言,一把手都被罢免了,他们这些二把手、三把手再被罢免,在心里上也不会有多少不平衡,何况赵匡胤还有不少优惠条件在等着他们呢!第三步,收尾。免除包括太祖亲弟赵光义在内的几位高级禁军将帅的职位,只留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韩重赟继续在禁军中,但从侍卫司改到了殿前司,改任殿前都指挥使。这个过程前后持续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杯酒释兵权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而已。赵匡胤与禁军将领的博弈最后以绝对优势胜出,杯酒释兵权成功上演。想想此前的五代时期,五十三年时间,换了八姓十四位皇帝。难道这些皇帝不想长期在位吗?为什么他们不能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们召集起来吃顿饭,让这些藩镇们交出兵权?道理很简单,五代的皇帝不具备这个实力。在皇帝与各路军阀的博弈中,皇帝不具备镇摄藩镇的实力。如果此时想通过吃顿饭解决军权的问题,无疑让政变提前发生。因此,政治斗争的结果从来都是各方相互博弈、相互角逐的结果。因此,貌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其实都是各方实力博弈的结果。只是这种博弈有时在桌面上,有时这种博弈在桌面下。有时这种博弈大家都可以看得到,看得明白,有时这种博弈大家看不到,看到了也不明白个中玄机罢了。在内的几位高级禁军将帅的职位,只留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韩重赟继续在禁军中,但从侍卫司改到了殿前司,改任殿前都指挥使。这个过程前后持续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杯酒释兵权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而已。
以上就是关于“杯酒释兵权”背后的较量 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