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杯酒释兵权”背后的较量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都上书称病,言辞恳切,请求朝廷解除他们的兵权。太祖一概允准,让他们出镇地方为节度使,除天平节度使石守信还名义上保留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空名外(其实兵权不在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其他宿将的禁军职务都被废掉了。到建隆三年(962),石守信的虚名也被剥夺了,从此,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一职位也就空缺了。
将的禁军职务都被废掉了。到建隆三年(962),石守信的虚名也被剥夺了,从此,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这一职位也就空缺了。赵匡胤是个言而有信的人,所以不久之后,又与这些将军结为儿女亲家,互通婚姻,他的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次女延庆公主下嫁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皇弟赵光美还娶了张令铎的女儿为夫人。这就是北宋初年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问题是吃顿饭就能解决军权的问题吗?如果这么简单,五代之时的哪位开国之君不想解除手下大将的兵权呢?大权在握的禁军将领、大宋的开国元勋就那么愿意交出军权吗?实际上,这是两者地位、实力、智力等方面的暗地较量。第一,从赵匡胤来说,建国以来的众多措施已形成众星拱辰之势。五代君主建国之初未尝不想大权独握,但都未能梦想成真,最终都是打下了江山给了别人。赵匡胤之所以能实现独握大权之势,有高于五代亡国之君之处,那就是他的果敢、决断以及实力扩充。清朝乾隆皇帝对杯酒释兵权曾经有过如下评价:历来诵读史书的人大都认为宋太祖在宴饮之间轻松地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在不知不觉间不声不响地使天下归于安定,这实在是鄙陋浅见。石守信等数位禁军首领如果不是受制于宋太祖,又怎能靠几句客气话、知心话、暗带威胁的话就放弃了自己所掌握的军权。只不过因为当时宋太祖比他们这些禁军将领更加机智勇武,未雨绸缪,当断则断。石守信等人当时接受命令还来不及,又怎么敢有不同意见?修史的人没有远见卓识,只是在宴饮这一移权方式上不断来炫耀其中的奇异之处,而不是从宋太祖本身的英勇决断处入手,甚为可笑!(读史者率以宋祖“杯酒释兵权”为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之安,此鄙见也。守信数人若果不可制,岂数言委曲规讽所能罢其典兵者?彼时宋主英勇固出数人之上,操纵由己,消患未然。守信诸人方承命不暇,又何敢有异议乎?史家无卓识,徒于杯酒诡词处炫奇,以为秘计神谋,而不于宋主英断勇为处着眼,而后世遂以为是妙策独出。吁!可笑矣!《乾隆御批通鉴》)乾隆做皇帝六十载,对于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自然比一般文人要深刻得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杯酒释兵权”和平表层下涌动的权力争斗。赵匡胤之所以能以宴饮的方式实现权力转移,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他掌握了主动权,在双方的角逐比量中,人单势不弱。第二,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是采取了一个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步骤。这个步骤显然是有意安排的,并且意味深长,足见赵匡胤的政治才能。第一步,在建隆二年的闰三月,先解除慕容延钊、韩令坤的禁军领导职位。当时他们二人一个是殿前司的最高领导殿前都点检,一个是侍卫司的最高领导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使。为什么先从他们下手呢?因为这两个人虽然名义上是禁军的最高将领,但赵匡胤是个言而有信的人,所以不久之后,又与这些将军结为儿女亲家,互通婚姻,他的长女昭庆公主下嫁王审琦之子王承衍,次女延庆公主下嫁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皇弟赵光美还娶读《宋史》札记3:结果从来都是多方多次较量的结果建隆二年(961)七月,一天晚朝结束后,大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请客,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一帮老朋友喝酒聊天。待酒酣耳热之后,他命令侍从退下,对这些禁军宿将发表感言:“没有你们,就没有我老赵的今天,我是天天念叨你们的功德啊。但做天子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当节度使来的快活,所以最近比较烦,长年累月也不敢睡上一个安稳觉啊(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尔曹之德,无有穷尽。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石守信等人就有点恍惚了,当皇帝竟然还不如节度使快乐,那为什么还处心积虑要做皇帝呢,太祖说:“这个还不明白?天子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坐呢(是不难知之矣,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石守信等人一听不大对头,话中有话,都连忙叩头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怀异心!”太祖说:“我清楚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手下的人要贪图富贵怎么办?一旦把黄袍加在你身上,即使你不想干,也办不到啊(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异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不欲为,其可得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宿将们知道受到了猜疑,弄不好就招来杀身之祸,赶紧频频磕头,痛哭流涕地说:“我们这些人都是猪脑子,肯请陛下可怜,给我们指条生路吧(皆顿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太祖看时机差不多了,趁机开导道:“人生在世,就如白驹过隙,眼睛一闭一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所以说追求富贵的人,也就是想多积攒点金银财宝,自个好好享乐,让子孙也不再贫乏,作个富二代、富三代什么的。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出守藩镇,买块好地,买点好房,置点不动产,为子孙留下永久的产业;再多收些歌儿舞女,每天喝喝酒,听听歌,看看美女,乐呵乐呵,以终天年。我与你们互为婚姻,君臣之间,用不着相互猜疑,上下和谐,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藩镇,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众将领听赵匡胤说得如此清楚明白,立刻叩头拜谢说:“陛下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生死肉骨)。”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都上书称病,言辞恳切,请求朝廷解除他们的兵权。太祖一概允准,让他们出镇地方为节度使,除天平节度使石守信还名义上保留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空名外(其实兵权不在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其他宿了张令铎的女儿为夫人。
以上就是关于“杯酒释兵权”背后的较量 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