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慈禧太后挽救清朝还是葬送清朝?
从中我们还可了解到,翔云、翔凤承担着为龙舟充当“纤船”的任务:“每年立夏一过,慈禧即赴颐和园避暑。斯时,一队龙舟便从西直门外的倚虹堂溯长河而上。光绪二十八年(1902)
以前,龙舟皆用人工背纤,是年遣去纤夫,改用火轮。行舟时,由头船分出两条纤索,一系翔云,一系翔凤,火轮鼓于前,御舟拖于后,俗称‘凤引龙’,又称‘龙凤呈祥’。”但自慈禧那次受惊之后,“凤引龙”的奇观便从长河上销声匿迹了。?
豪华装修的游艇,竟然只是在给龙舟拉纤——这昆明湖上的“纤夫”!慈禧思想上的保守亦可见一斑:她不习惯现代化设施,还是喜欢坐在古老而缓慢的龙舟里;她对现代文明惟一的依赖,不过是借助几分引力……据说“捧曰”、“翔云”、“恒春”新船入关即运往福建船政局改造外观,使之面目全非,抵京后,慈禧一眼看去仍嫌洋气未尽,命人彻底修改;将原有的沙发、桌椅全盘否定,换成“宫装”。这一系列游艇,依旧是传统的龙舟的翻版——只不过多一具马达而已。就像大清帝国,虽然被迫也搞起洋务运动(“师夷之技以克夷”),但骨子里还是落后于时代的游牧民族,对骑射文明念念不忘,主张闭关锁国。?
西太后的观念,并不比早生其一千年的辽代萧太后进步到哪儿。萧太后坐镇北京时,至少还知道挖一条三里河,作为输导交通的运河。西太后一生中最大的建树,不过是修造了颐和园——而这纯粹是留作个人享乐的。?
所以,西太后虽赢得了昆明湖,却输掉了黄海(甲午战争)。大清王朝虽获得了一座华丽的园林,却丢掉了江山。?
除了每年一度的“拉纤”之用外,更多的时候,慈禧的小小舰队仅系在岸边,点缀风景。长此以往,自然要生锈、腐朽、失灵乃至报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虽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游轮制造水平,其实并不比人工划桨摇橹的古老龙舟进步到哪儿——当然,也不比同样泊在昆明湖边的那条石舫灵活到哪儿。有什么办法呀,谁叫它们从属于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女船长!它们也只能伴随着她折腾、失陷、沉沦——成为她无数牺牲品中的一件。?
以上就是关于慈禧太后挽救清朝还是葬送清朝?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