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慈禧太后挽救清朝还是葬送清朝?
《金山寺》……这是她一个人的“样板戏”。?
戏楼底层下面挖有一口深井和五座水池,一方面可增强演唱的共鸣效果(最原始的音箱),另一方面,当剧情需要用水烘托气氛(譬如《罗汉渡海》中鳖鱼喷水,或要喷出水柱的龙灯),随时可借助压水机自井中汲水。空中还有配合演员表现特技动作的滑车五部。由此可见,大戏楼的技术装备(包括音响、布景)在当时还是极先进的,堪称全国一流。?慈禧太后挪用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建造了自己的超级大别墅:颐和园。仅修筑德和园,就历时三年,耗资七十一万两银子。颐和园多了个大戏楼,戍边的北洋水师就少了艘铁甲舰。慈禧太后,你就尽情地糟踏去吧。会有你好看的时候。?
为了赶在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慈禧的六十大寿)之前竣工,德和园的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可战争的步伐迈得还要更快一些:这一年的七月,中日甲午海战打响了。?
大戏楼虽然平地而起,为给太后庆寿需款而让道——卡紧裤腰带“停购舰艇两年”的北洋水师,却全军覆没。?设施先进的戏楼,和装备落伍的海军,恰成鲜明对比。慈禧太后的错误在于:她把舞台上的气氛看得比战场上的气氛还重要。?当昆明湖的荷花争香斗艳之时,远处的黄海水面,漂散着帝国海军的断桨残橹。这是戏外的戏。这是简直非人力所能设计的悲剧布景。?
这一年,慈禧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尴尬的一个生日。血腥的甲午风云大大地抵销了北京城里的喜庆场面。日本人用轰鸣的炮声为中国的老太婆呈上一份沉甸甸的“贺礼”。而大清帝国的海疆,像堆满奶油的生日蛋糕一样被轻易地切开了。?原定在德和园给慈禧庆寿的那场演出,被推迟了。然而仅仅在第二年的九月初三,慈禧就好了伤疤忘了痛,她的注意力又由脆弱的边防转向了歌舞升平的戏楼。她在颐和园里看戏,一看就是十三年。?
在我眼中,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商女”——不知亡国恨。她在德和园十三年共观看二百多场戏,花样繁多,内容各异——其实都不过是《玉树后庭花》的翻版。她在大清帝国的后花园,翻唱了一曲悲哀的老调。?慈禧:紫禁城里天字第一号的票友。热爱文艺,本身并没有错,但她确实不适宜治国。?果然,1912年,苦苦撑持的大清帝国终于像草台班子一样垮掉了。曲终人散,只在颐和园里留下一座冷冷清清的大戏楼。?中国,在出过喜欢歌舞的陈后主、喜欢填词的李后主以及喜欢书法的宋徽宗之后,也出过一个喜欢戏曲的慈禧太后。?
以上就是关于慈禧太后挽救清朝还是葬送清朝?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