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恩(A. Stern)在1945年发表的一篇访问记中这样写道:只要爱因斯坦的非凡的心灵还活着,它就不会停止对宇宙秘密的沉思。他自己的哲学,他称之为“宇宙宗教”,鼓舞他始终忠诚于他的事业:探索“自然界里和思维世界里所显示出来的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人道这边》一书:“未来之宗教,乃关乎整个宇宙之宗教。其所尊崇之‘神’将超越人格化之上帝,其教理之圆融,将胜过世间任何之教条,乃至神学。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其教理之基础,乃源于对所有——由‘精神’或‘物质’,或‘精神与物质之不思议结合体(有情众生)’所产生之一切现象和事实之概括与总结。佛教对此有相关论述。假如世间还有一种宗教,能与现代科学研究之需求而相适应,此一宗教,非佛教莫属也。”

哥德尔的旋转宇宙
爱因斯坦年老后喜欢告诉人们说:“他去办公室上班,只是为了获得能和库尔特·哥德尔一起步行回家的荣幸”。
库尔特·哥德尔(Kurt Go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位著名的数学家、是继亚里士多德后最重要的逻辑学家,他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和连续统假设的相对协调性证明。不完全性定理指出:即使把初等数论形式化之后,在这个形式的演绎系统中也总可以找出一个合理的命题来,在该系统中既无法证明它为真,也无法证明它为假。连续统假设的研究中他得到了选择公理的相容性证明,证明了(广义)连续统假设的相容性定理。他的工作对公理集合论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直接导致了集合和序数上的递归论的产生。不完全性定理彻底粉碎了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理想。
1906年,哥德尔出生在奥匈帝国的布尔诺。1924年,哥德尔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学,但很快又被数学吸引住了。因为他的教授欣赏,他很快被邀请加入了鼎鼎大名的研讨小组“维也纳学派”(the Vienna Circle)。他们在咖啡馆讨论哲学、逻辑学和科学问题,其中经常参加活动的有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伯特兰·罗素和卡尔·波普尔。但哥德尔是却思索与众不同,他是唯一不相信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人,也不相信数理逻辑是解决哲学问题的唯一工具。
哥德尔热衷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来分析哲学问题,认为健全的哲学思想和成功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他在1967年致华裔数学家王浩的信中,自称为“客观主义”,并说他的客观主义观点对于他的逻辑研究来说是根本的。哥德尔是个要求严格的人。因此,他很多的想法在生前都没有正式发表甚至记录,需要逝世后从其手稿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