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也认为,人类智力达到巅峰的说法不合理。“智力不是某种物质,也不会将大脑空间逐步填满。它由大脑内的神经传递做基础。”几年前,张厚粲曾经作过一项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曾“遭遇”弗林效应。她和研究团队深入比较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内地儿童与中国台湾儿童智力变化差异。“我们发现,30年的时间里,内地儿童的智商分数提升较大,而台湾儿童则没有那么明显。”张厚粲说,“但这并不说明内地的孩子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基础数值较台湾儿童更低。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大陆经济发展,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成长,造成孩子的智力变化也最大,而西部则相对地进步较小。”
“有些人曲解了弗林效应,不能将客观条件忽视,只看智力测试结果,这样是不客观的。”张厚粲说,“而且,全世界平均智商的计算方法值得怀疑,再过50年,再跌1.3分的说法根据不足。况且,1分之差并无很大意义。”
别被智商打败
尽管,智力高低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但是,“智力并不是人生成就的唯一决定因素。”张红川表示。他进一步解释说,在美国心理学会(APA)1995年的报告中指出,智力尽管与学业成就、工作表现、收入与社会等级、犯罪率等均存在相关,但是这一相关因素约在50%上下,其余更多与个体的社会技能与情绪技能有关。
其次,智力也无法预测人类的协作成就。Woolley等人于201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期刊的一篇研究发现,与人类个体类似,人类团体同样也存在较为稳定的智力水平。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团体智力与团体成员的个体智力水平关系不大。事实上,人类团体的智力水平更多由其社会技能,如阅读他人内心状态的能力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