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说法:她的第一任丈夫洪钧家逼她离开京城
当时有一个官员叫陆润痒,这个人的女儿曾经做过洪钧的大姨太,他当然不希望赛金花在北京混,这样对洪家的名声不好,所以想办法想把赛金花赶出北京,赛金花自己也知道在北京呆不长了,就收拾收拾东西就走了。

赛金花自己知道在北京呆不长了 就收拾收拾东西就走了
第三种说法:被一本书给逼的
什么书呢?就是名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本来这只是一本小说,可不知怎么的,后来人们就认准了里头写的就是赛金花的真事,什么跟洋人鬼混,失火烧了仪鸾殿,八国联军进京时帮洋人买粮食,介绍妓女,总之大发国难财,坏事做绝。

被一本书给逼的
这本书的出版,一下子就把赛金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感情这赛金花不但不是救国救民的“九天护国娘娘”,还是个大发国难财的“卖国妓女”,一下子赛金花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而赛金花开的妓院每天还是人来人往,只不过来的不再是嫖客,而是无数义愤填膺的老百姓和趁机敲诈勒索的流氓无赖,生意做不成了,赛金花只好离开了北京。
只不过上面的三种说法都只是野史里一些说法,真正的历史我们已经无法考证,能证实的就是庚子事变没多久,在烟花柳巷里混了大半辈子的赛金花是两手空空离开了北京,回到了苏州。
赛金花走的下坡路之快,让人无法想象,唏嘘叹息。她34岁和40岁先后两次嫁人,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甚至是维持过一种平常人家平稳的生活也不可得。1922年,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她带着从民国初期就一直跟着她的保姆顾妈,搬到了北京一条叫做居仁里的小胡同的一所小院。那是靠近天桥的贫民窟。赛金花的日子如江河日下,八大胡同彻底抛弃了她,人们已经无情地遗忘了她。
不过,瑞士作家赵淑侠采访晚年的冰心时,冰心曾说自己见过垂暮之年的赛金花,那时的赛金花,“漂亮看不出了,皮肤倒还白净,举止也算得上大方文雅;意外的是,赛金花居然跟来访的美国记者用英文交谈了几句。”
1936年11月4日凌晨四点左右,赛金花落寞凄凉而亡。正是冬日,寒风让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地攥住了一床破棉被的被角,来抵御逼在窗外的朔风的如刀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