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门”字之谜
![]() |
故宫“午门”。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为什么会写成这样呢?
“门”字不带勾脚始于宋代。据说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玉碟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有勾脚,带火笔,容易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
明代洪武年间,重修学府“集贤门”。 明太祖朱元璋命中书舍人詹希原写“集贤门”匾额,他写的 “门”字,末笔微微勾起。没想到多疑的明太祖竟勃然大怒,他说:“学府是人才荟萃之地。集贤门者,集天下贤才而纳之也。这扇门一定要大大敞开,让各路贤才畅通无阻地进入朝廷。詹希原写的‘门’字带勾,是要闭门吗?”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谜一样的紫禁城 揭秘故宫到底有多少间房屋
有关故宫房屋的数量,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有的说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还有的说是一万多间……
从传统规制上说,对房屋数量的统计,历来是按“四柱一间”计算的。因为我国的古建筑都是木结构的,由梁、柱等大木件儿结合成骨架,然后在骨架间填砌砖石,安装门窗、饰物,所以都把四柱之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地面以上的立体空间称为“一间”,也就是所谓“四柱一间”。故宫的房屋也是以此计算的,只是四柱间的距离(开间、进深)长短不同,形成建筑面积的大小也就不同。开间有大有小,但是不可能存在半间之说。
故宫的房屋广义上包括殿、宫、堂、楼、斋、轩、阁等,其基本建筑格局均为“四柱一间”,无论是建筑宏大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还是建筑规模相对较小的内廷堂房、寝宫、庙宇。只是每座建筑的开间数量和进深按“规制”的要求设计和建筑,这就导致建筑规模和建筑面积的大小。故宫最大的宫殿是太和殿,有72根柱子,面阔11间,进深5间,所以间数为55间。而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储秀宫面阔只有5间,进深2间,所以间数为10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