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讲求不拘一格、不同流俗,可若是为人处世无视游戏规则,则必将受到众人的排挤。苏轼如此,王安石也是如此。
仁宗朝时,王安石担任知制诰,有一年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在皇宫內苑举行的钓鱼筵。宋仁宗和诸位宰臣公卿围着池水团团而坐。宦官把盛满鱼饵的金碟放在几案上。宋仁宗遍观群臣,忽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别的所有大臣都在专心钓鱼,可是王安石手中虽然拿着钓竿,可是嘴里却不停的吃着什么东西。宋仁宗仔细一看,王安石竟然是在吃鱼饵。那一年是王安石第一次参加钓鱼筵,莫非王安石乡巴佬不认识鱼饵是鱼饵?宋仁宗看着王安石一粒又一粒,竟然把满满一碟子鱼饵全部都吃掉了。第二天,宋仁宗告诉宰相,说:“王安石乃是一个虚伪狡诈之徒!”宰相问皇帝为何如此说。宋仁宗说:“若是偶然误吃了一粒鱼饵,那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凡人只要吃了一粒,就会发觉味道不对,而停止食用。可是王安石竟然把一碟子鱼饵全部吃光了。这等事情,完全悖乎人情嘛!”后来,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宣扬变法,宋仁宗弃置不用,源头大约就在于此。
站在王安石的立场来看,王安石吃鱼饵绝非什么虚伪做作。王安石酷爱学术,当时或许是陷入沉思因此吃了鱼饵也浑然不觉。多年之后王安石也拿馒头蘸墨汁吃了一顿早餐。可是,宋仁宗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即便王安石是在思考问题,也足见王安石完全沉湎自我,不懂得顾及场合,顾及周围人的眼光,顾及多数人的利益。此后新政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不过,我们可以从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王安石的痴有其可恶之处,也有其可爱之处。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管家告诉其妻吴夫人,说相公喜欢吃獐子肉。吴夫人有点怀疑,说:“我家老王平日吃饭从来不挑食,今天怎么会喜欢上吃獐子肉呢?”吴夫人就问管家为什么会有这个看法。管家说:“相公每次吃菜别的都不吃,可是獐子肉必定吃光了。”吴夫人又问,平常盛獐子肉的盘子放在哪个位置。管家说:“是靠近筷子的地方。”吴夫人说:“明天你试试换个别的菜在相公跟前。”第二天大家吃惊的发现,满桌子菜,只有靠近筷子的那个菜吃光了,其他的基本没动。王安石根本就不是喜欢吃獐子肉。对于他来说,吃饭不过就为了填饱肚子,至于吃的是什么,王安石从来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