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道诏书都没让皇帝请动的世外高人
邵雍两次拒官,是他潜心学问不求宦达的表现,是他安贫乐道不求荣贵的表现。《宋史•邵雍传》说他:“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足见其人品德行的高贵。同时代的词人柳永曾自诩为白衣卿相,不过,柳永不但多次参加了科举考试,而且当了多年的基层官员,其汲汲于仕途、追逐于权门的经历,足以让他“白衣卿相”这一圣洁的称呼染上污渍。而温柔敦厚、从容旷达的邵雍,得到过上至国君大臣的青睐,下至平民百姓的拥戴,却超然物外,终生不仕,就这一点来说,邵雍邵夫子,才真正是千百年难得一遇的“白衣卿相”呢!
熙宁十年(1077年),讲学著作一生、朋友门生遍天下的邵雍,在洛阳的“安乐窝”因病去世,享年67岁。邵雍晚年疾病缠身,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等旷世大儒们侍汤弄药,早晚陪伴,如同对待自己的师长。其他文朋诗侣和近邻交好,时时存问,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邵雍很感动,他在《病中吟》诗中说:“尧夫三月病,忧损洛阳人。非止交朋意,都如骨肉亲。荐医心恳切,求药意殷勤。安得如前日,登门谢此恩。”邵雍去世后,司马光等人还出钱出力,为他操办后事,他们那种朴素而深厚的情谊,山高水长,堪与日月同辉。同时,朝廷追赠邵雍为秘书省著作郎,赐谥号“康节”,后封“新安伯”,配享孔庙,尊称“邵子”,给予了很高的荣誉。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邵雍之墓今天依然峙立在洛阳城南伊川县平等乡西村的紫荆山中,墓碑上书“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九个醒目大字。墓地西依紫荆山,东临伊水,堪称风水宝地。邵雍倘若地下有知,当会非常喜欢吧,因为这里山青水秀,静谧安宁,与他的性格真的极为契合。
以上就是关于三道诏书都没让皇帝请动的世外高人 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