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初剃发屠城暴行祸起哪个汉臣
孙之獬是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检讨,迁侍读。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孙之獬成为阉党成员。崇祯元年,魏忠贤倒台,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侍讲孙之獬居然抱着《三朝要典》哭告太庙,从此列名逆党削籍回乡,为士林所不齿。清兵入京后,孙之獬立即投靠新主,求饶乞降。崇祯十七年五月,孙之獬为赢得清政府宠幸,散家财组织伪军,镇压抗清义军,旋即招入北京,擢伪礼部左侍郎。这回在顺治二年,他贪慕富贵,巴结新主子心切,竟然上演了这么无耻的一幕。
不过,话又说回来,清政府剃发屠城的暴行并不仅仅是因为孙之獬的一句话,而是满清统治者为消弱汉族的民族意识,压制汉族的文化和思想采取的民族压迫政策所致。
清朝剃发,并非入关后才施行的。满洲族为女真人的一个支系,为建州女真。满洲族人几百年来发型一直没变,满族男子一般是将头顶中间一撮如钱大之头发留长结成辫子,其余四周发皆剃光,所以称为“金钱鼠尾”。早在宋代,金国人就剃发,并高压强迫占领区的汉人剃发。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当时的金太宗就下过这样的强硬命令:“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强迫被占领区汉人和投降的汉人必须剃发,所以,剃或不剃,成为了一种政治性标志。汉人只要剃头,就免死收降,否则砍头。后金军占领辽阳后,当地汉民成千上万不愿剃头为虏,自投鸭绿江而死。皇太极继位后,杀人方面有所收敛,但对剃发则要求更严。清军初入关,占领北京后不久,即发布剃发令。由于吴三桂等明朝降官劝说,加之北京及周围地区人民反抗连连,多尔衮不得不收回成命。所以,清军入据北京后好长时间内,明朝旧官变成清朝官员,仍旧身穿明服,冠裳不改。但是,当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得知南京已定,又有汉臣孙之獬紧劝,即改变初衷,让礼部在全国范围内下达“剃发令”。
以上就是关于清初剃发屠城暴行祸起哪个汉臣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