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闻名天下却官运不佳的宋朝才子
不过,梅尧臣对自己的仕途通达与否似乎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嘉祐年间(1056—1063),宋仁宗征召他编修《新唐书》。接到皇帝的征召之后,他对妻子刁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好动的猴子,被塞进布袋,该多难受?表达了他颇不情愿的心态。知夫莫若妻,刁氏的回答更直接:“君于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谁见到过能爬上竹竿的鲇鱼呢?
确实,对于做官,梅尧臣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基层工作三十年,每天按部就班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却一直官运不佳。倒是公务之余吟诗作赋,不亦乐乎。据宋代孙升的《孙公谈圃》说,梅尧臣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游山玩水,无时无刻不吟咏。他随身携一贮放纸张笔砚的“算袋”,有时灵感一来,兀自离开,从“算袋”中取出纸笔,奋笔疾书。有人偷看他的纸片,发现上面书写的都是诗歌,或一联,或一句。而以后,这些苦吟得来的断章,便成了他诗歌中的警句、绝对、神来之笔。
大文豪欧阳修一辈子佩服的人不多,但对梅尧臣却心悦诚服,“自以为不及”,还以“穷而后工”对其人其诗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造就了梅尧臣和他的诗歌,可谓一语中的。对于奔竟于途的人,官运亨通,或许是好事,但对于诗人来说,官运不通,倒也不见得是坏事,多一个明心见性诗人,总比多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甚至胡作非为的坏官要好。
以上就是关于闻名天下却官运不佳的宋朝才子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