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朝断案高手巧断富户两个父亲奇案
晋城一位姓张的富户,父亲去世不久,就有一老叟找上门来,对他说:“我,乃是你亲生父亲。”张富户听后大骇,父亲刚刚入土,天上马上掉下个亲生父亲,哪有这样凑巧事情?他不认,人家偏要他认,争执不下,告到了县里。程颢坐堂,照例从线索入手。他问老叟:“想当父亲,有何证据?”老叟说:“年轻的时候,我以行医为业,长年在外行医,后来,妻子生下一子,贫不能养,无奈,只好忍痛将儿子送给了张家。”程颢问:“何以为证?”老叟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抱儿与张三翁家。”一看纸条,程颢差点儿没笑出声来,他说:“按照年龄去算,送孩子这一年,张家父亲才四十岁,四十岁的中年汉子,怎么会以‘翁’相称?”老叟一愣,知道讹诈被县令识破,顿时汗流夹背,连连磕头谢罪。
探索地方管理新模式
程颢调任泽州晋城县令之时,刚刚三十出头,年轻得很。但别看他年纪轻轻,做事却思路清晰,决策果断,而且善于创新。他在晋城任职三年,期间所做,不单单是调解纠纷、依法治讼等按部就班的日常工作,他还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探索地方管理的方法上,而这一点,是许多仅仅为积累资历、应付“磨勘”、谋取升迁的基层官员们无法望其项背的。
一是减轻农民负担。当时,晋城老百姓交皇粮,要直接送往边境,以备军需。然而,晋城与边境之间路途遥远,到了催粮之时,家家户户送粮忙,长途跋涉,耗时费力。倘若直接到边境附近购粮交纳,恰逢交粮高峰期,粮价又太贵,往往购粮所费,远远超出实际负担,老百姓怨声载道。为此,程颢推行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动员一些富户、商人,让他们粮价便宜时,在边境附近购粮储存,待交粮之时,再卖给晋城父老,规定只能略有赢利。这样,富户、商人有利可图,而农民既无长途运输的劳顿之苦,也无粮食紧俏时的涨价之忧,负担大大减轻。一个小点子,解决了大问题,老百姓为之欢呼。
以上就是关于宋朝断案高手巧断富户两个父亲奇案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