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究其根本其实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自古以来,酒不仅是传统佳节上的“座上宾”,而且深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李白有举杯邀明月的雅兴意趣,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闲情逸致。欧阳修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悲壮豪迈,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苍凉。杜甫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真好还乡的潇洒。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深受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比如说欢伯、杯中物、金波、壶中物、酌、酤、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竹叶青等等雅号。
这些名字的由来,并不是饮酒人脑袋一拍就涌上心来的。而是多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张溥杰就简单的挑选几个以飨读者。
欢伯: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之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上面记载“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杯中物: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孔融不仅会让梨,而且饮酒邹文也是一把好手。相对于孔融,陶渊明就更加有情调了,他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只可惜,陶渊明饮酒过度,导致他的孩子几乎都是痴呆。
正文
饮酒趣闻:竹叶也可做酒杯
以上就是关于饮酒趣闻:竹叶也可做酒杯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